近年来,玉溪市文物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市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要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明确文物工作目标任务,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和利用力度,扎实开展和组织落实文物保护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断夯实基础,着力提升文物工作水平。为强化玉溪市广大文物、博物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玉溪市文物局多次组织人员参加了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合作局、云南省文物局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全面提高玉溪市文博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还组织了玉溪市、县(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市博物馆馆长,市文旅局文博科全体人员到江川区路居镇上坝村委会龙潭村,开展甘棠箐考古发掘工地现场教学活动。
不断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文物安全工作。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生命线、底线和红线。玉溪市文物局高度重视文物安全工作,把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常年重点工作来抓,在市、县(市、区)新组建文化和旅游局的同时加挂文物局牌子,强化机构保障,并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全市文物安全领导小组及联系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层层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在完善安全工作的基础上强化督查检查,多次组织玉溪市文物保护专家组相关成员对全市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市通报并要求限期整改,上报整改情况。联合玉溪市消防救援支队下发通知、对各县区文保单位及博物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随机抽查。
不断加大文物申报和文物保护工程修缮力度。玉溪市文物局认真组织开展申报省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目前,玉溪市共有文保单位276个,其中国保单位8个,省保单位25个,市保单位75个,县(区)保单位168个;严格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维修原则制定专项保护规划,确定修缮方案,实施文物修缮工程。仅2019年,完成全市19项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程、在建修缮工程11项,投入资金4218.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326万元,省级资金1531.8万元,市级资金307.7万元,县区资金52.6万元;组织文物保护专家对6个文保单位修缮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考古调查发掘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江川甘棠箐遗址第三次发掘开挖两个探方,发掘面积50平方米,出土器物有石制品、动物化石、木样品。此次发掘借助无人机航拍、RTK测绘、三维建模和考古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等设备和手段科学记录遗址的发掘情况,并实现发掘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同时引入多学科介入发掘;二龙山遗址是华宁首次发现并确认的青铜时代遗址,由省市县文物部门联合对华宁二龙山遗址进行调查试掘工作,初步判断该遗址为青铜时代,遗址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采集标本30多件,为石、陶器、骨器、青铜器,还为多学科合作采集了部分土样。参加由北京大学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的南方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昆阳经玉溪和红河至越南的明清时期古驿道线路走向、沿线驿哨铺及古井寺庙桥梁等相关文物分布情况,项目涉及玉溪市红塔、江川和通海等县区。
认真履职,努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玉溪市文物局出台了《关于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9年-2022年)工作方案》《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的任务分工方案》和《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的任务清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云南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的有关规定,支持配合市内大、中型基本建设工程,开展文物考古调查评价工作,有效保护了文物古迹,有力支持了市内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指导通海县文物局按照《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云南省通海县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相关要求进行整改落实,并将落实情况转报省文物局。
博物馆服务功能不断提升。2019年玉溪市博物馆(聂耳纪念馆)、通海县博物馆、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共举办各类展览72场次,其中常规展览16场次,临时展览27场次,对外交流展览11场次;开展下乡科普宣传展览18次。2019年玉溪市备案的5家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观众107.8万余人次;以“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成功举办了《辉煌历史,玉溪巨变——玉溪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撤地设市20周年成就展》《指掌春秋——闽台木偶艺术展》《“初心依旧 不纸如此”画展》《异位的振幅——第2届中德艺术交流展》等展览;组织举办“传承聂耳精神,讲述红色故事”演讲培训班等一系列大型社教活动及“讲述工匠故事,传播玉溪声音”论坛等。全力推进“游云南”数字博物馆开放平台上线工作,与“文化云”客户端积极沟通协作,建立完善有关信息资料;推进博物馆“智慧导览”建设,利用博物馆网站、微信等新媒体推广平台,及时发布和更新信息,宣传各类展览和活动信息,以及文博、历史、文化、科普、健康和艺术知识。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王艳华
来源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张玉菊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