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天文夜”与星空聚会
2000年,一群天文爱好者聚到一起,成立了云南省天文爱好者协会,如今,已有16个年头。这些年里,在石泽兴等人不懈地努力下,举办了12届“昆明马路天文夜”。“在马路边上观测天体最先发起于美国。20多年前,美国的两位年轻科学家为让公众接触到天文,选了个好天气,架起望远镜,在路边做起了科普。我们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好,就把它借鉴到了昆明。”
每年4月至5月,就是石泽兴一行人在马路边为民众科普天文知识的时候。“今年的活动我们选在呈贡的洛龙公园。白天前来参观的人,能通过日珥望远镜看太阳,幸运的话还能看到黑子。晚上来的话,可以看到月亮和星星。”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石泽兴尤为高兴,“我自己是一名老师,看到有那么多人在我们的影响下排队来看天体,非常有成就感。”
除了每年定期举行的“马路天文夜”,星空聚会也是石泽兴感到自豪的一个活动,“今年年底,在双子座星空雨前后的时间点,我们会搞一次星空聚会,带着大家一起去看流星雨,体验宇宙的神奇魅力。”
无论是举办活动,还是一起出游观测天体,石泽兴总是乐此不疲,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影响着周围的人,他说这种开朗的性格完全得益于天文,并探索出了自己的一套人生哲理:“面对着茫茫太空,人会变得非常乐观。从概率上来讲,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目前只发现地球上有人,我们能够存在于这个世界,已经是奇迹中的奇迹了。这样一想,还有什么难事能难住我们。”
培养科学精神
从建立初期到现在,云南省天文爱好者协会聚集了许多爱好者,年龄从8岁到70岁不等。今年5月初,石泽兴带着协会里的“小爱好者”去参加全国天文奥林匹克竞赛,“我们的队员和许多省份的队员有所不同,他们很多都是天文爱好者,除了数理成绩出色外,实战观测经验还很丰富。”云南天爱队在今年的全国比赛中,以优异的成绩夺得3块铜牌。
“人们一直说月亮上有嫦娥、吴刚、玉兔,但是我们用望远镜一看,这些东西并不存在,天文培养的就是人的科学精神。”石泽兴说,“对于青少年来说,除了要了解我们传统的东西,科学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
石泽兴认为研究天文是一种很好地培养科学精神的方式,“许多在常识思维里理解不了的东西,用科学一解释,就很简单了。比如说超新星爆炸和气体星云现象出现的原因,用科学很容易解释。”石泽兴说,“当然,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浪漫的东西出现,比如说带着光环的土星和美丽的玫瑰星云。”
作为业余爱好,石泽兴渐渐将天文发展成了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爱好能让人享受星空的乐趣,体会美妙。”只要有空闲的时间,石泽兴总是约上天文爱好者们到户外去呆上一整天,“拍摄很多时候都在晚上,只有在晚上才能把不同的天空展示出来。那些好看的星空图片,只能开车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去进行拍摄。这样的爱好既陶冶情操,又能提高野外生存技能、应变能力。此外,探索天文还需要有数学、化学、物理、电子电器设备等知识,能够督促人不断地学习,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