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这座古老而富有活力、温和而别具个性、多元而善于包容的城市,正在时代中日新月异地变化着… … 经济的发展、 气候的优势、面向世界的开放,使得越来越多的迁移者和旅行者来到这里寻求新的生活方式。
曾经青石铺地的老城昆明,四季如春的春城,也是面向未来不断创新的昆明,需要我们重新去认识。发现昆明,踏着青石板路,探寻城市的人文底蕴、精神气质和文化认同,发掘深藏在大街小巷的故事,寻找隐没在忙碌生活中的亮点,深度感受这个城市的情感与记忆,重新融入城市精神。一个个风景宜人的景点藏身在城市之中,都市建筑与大自然融入得完全不显突兀。
云南省博物馆:讲述彩云之南的奇幻传奇
云南省博物馆,一个值得云南人去追根溯源的地方,一眼千年的魅力让它令人无法抗拒。成立于1951年的云博已经走过68年的风雨,68载的努力让云博成为了“全国十五家重点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是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取意于云南“一颗印”式传统民居建筑,外观颜色为红铜色,安静却不失气势,充分展现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的独特地位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建筑主体贯穿多层的狭长缝造型,喻意“石林”,环抱226,660件(套)藏品,封存着大于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这里是云南文化的宝库,是云南地域文化和民族风貌的集中展示。这座近比共和国晚成立两年的博物馆,馆藏了一批与世闻名的宝物:战国时期的牛虎铜案、西汉时期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北宋郭熙的《溪山访友图》、大理国时期的金翅鸟……在云博的众多藏品中,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宋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聂耳小提琴三件珍宝曾亮相《国家宝藏》,是2019年云南省博物馆文化辐射的最好例证,这三件国宝的关键词分别是“声”、“青铜”和“天龙八部”。无论是彰显古滇国凝固的华彩瞬间,还是世代守护着大理水土绵顺,它们讲述的都是这片彩云之南的奇幻传奇。
官渡古镇:古镇里的市井风情
官渡古镇,古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早在4000多年前,此地就已有人居住,如今的官渡,仍留存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六寺、七阁、八庙”等人文景观及众多的云南“一颗印”式民居,文化底蕴极为丰厚。
妙湛寺,始建于元代,为官渡“六寺之首”,其地原为滇池的一部分,地面下螺壳累积,故亦称螺峰寺。妙湛寺后因水淹倒塌,1325年迁建于现址,现存建筑为2002年修复。妙湛寺前,两座秀气的古塔比邻而立,一东一西相距约15米。双塔高17.4米,为十三层密檐塔。每逢冬秋之夜,两塔倒影移动,犹如大笔挥动,故称“笔写苍穹”,为官渡八景之一。金刚塔是官渡古镇古建筑群的地标与核心,全称为妙湛寺金刚塔,为妙湛寺的一部分,建在山门外的中轴线上。妙湛寺金刚塔始建于明代,在我国现存的十余座金刚塔中,是建造时间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其喇嘛塔式的塔身,在国内的金刚塔中更是仅此一例。金刚塔古朴庄严,又轻盈飘逸,主塔和周围的小塔相互呼应,简单的砂石构筑反映了当时佛塔逐渐世俗化的趋势,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安宁八街:八街有八景 玫瑰花海吐芬芳
低调、平静、祥和,是安宁八街给人的感觉。走在这里的老街,它或许不如大理、丽江那样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但却富有满满的生活气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一切,都是这里的人们最平常也最真实的生活画面。八街有八景,即“玉液发源龙洞间,韭菜龙潭出金碗。蓉川水仙高万丈,鸢飞鱼跃大龙潭。一饮龙泉心胜欢,朝阳钟声朗照宽。大云古木遗井内,堍杉古庙有杉仙。”具体的景色如今或许已无迹可寻,然而隐匿于这些诗句之中的传说仍然流传于八街。这些传说与八街风景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八街的地理人文景观。除了八景,八街也是云南省最早种植玫瑰花的地区。近年来,八街食用玫瑰花种植成为云南一张最美的旅游名片。随着深加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八街的玫瑰花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连片种植食用玫瑰花的地区。连片种植的玫瑰盛景,让八街玫瑰声名远播。连片种植的玫瑰花,在4月底至5月底间进入盛花期,花海美景将美不胜收。
翠湖公园 、陆军讲武堂:市中心的文化底蕴
说起国内大学校园的风景,云南大学应该是榜上有名的,不仅校园中风景优美,一出门还是昆明的“城中美玉”——翠湖公园。这个公园与我们刚刚提到的滇池还颇有渊源,它曾经只是滇池的湖湾,但随着时间的变迁,水位也慢慢下降,于是便有了如今的翠湖公园。园内最佳的赏景地点应该就是湖心岛了,岛上还有一座自清朝留下来的观鱼楼。长廊上的梁柱生动地雕刻着花纹鸟兽,尽显古典风采。
在翠湖岸边有一栋土黄色的房子,在苍松翠柏间显得格外醒目,那就是中国近代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大门为铸铁建造的,漆黑油亮,门侧的石板上镌刻着讲武堂简介。讲武堂的主体建筑为中国传统的走马转角楼式建筑。穿过写有“云南陆军讲武堂”标牌的大门,是一个四周由土黄色的楼合围起来的院落,整座建筑群呈正方形,东西南北楼的边长均为120米,正中是一块一万多平方米的大操场。南北楼是当时的学员宿舍,东楼为办公楼,西楼为教室。如今部分房屋被开辟成校史展览馆,供人们参观。
正义坊老街、茶文化博物馆:昆明专属的城市文化名片
昆明老街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其本身就具备了丰富的各类文化资源。昆明老街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保护修缮及文化产业的运营和管理上,做到传承与发扬,融合商贸、休闲、旅游、文博、革命纪念等复合业态,依靠老街丰富多元的建筑、人文和商贸形态载体,为昆明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一张精美的城市文化名片。在昆明老街,喝喝茶、养养花、看看书、聊聊天……享受慢生活的地方真的不要太多。钱王街的最南端,这座大宅便是大名鼎鼎的马家大院。马家大院建于1923年,是国民党时期昆明市第一任市长马鉁及家族旧宅。它是昆明民居“一颗印”制式经典,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现在的这里,好戏连台,庭院话剧(雷雨)、昆明老腔、滇剧曲艺……一院藏万象,听故事,品建筑,赏文化,应有尽有。
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位于昆明市钱王街,这里是老城区最具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分布着“钱王票号—同庆丰”、小银柜巷8号等众多让人耳熟能详的文物建筑……沿着绵延曲折青石地板前行,只见古色古香的青砖白墙老宅,不失岁月的沧桑质感。来到位于钱王街86号的一栋两层近600平方米的转角楼,檐下柱头雕刻精细,栏杆镂空雕花,门窗雕刻华丽,形似昆明晚清民居样式“一颗印”,馆内设历史厅、非遗厅、茶器厅、书画厅、茶艺厅等,另外还有一批重点藏品,包括民国时期土司的坐骑马车、马背上货运的器具——马驮、马帮的驼铃、马帮的水囊……如今,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但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却幻化成为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
大观楼:滇池畔赏花颂长联
烟波浩渺的滇池湖畔,有一座雄奇瑰丽的阁楼——大观楼。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时任云南巡抚王继文经过斯地,见山色湖光,如诗如幻,遂鸠工庀材,于此兴建阁榭亭台。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道光时期,此楼增建为三层,为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的旧时风格。后由咸丰帝题“拔浪千层”的匾额。尔后时势动乱,长联与此楼迭遭兵燹。光绪十四年(1888年),此楼重修,一直保存至今。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观楼公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极为美。怀古廊萦回纡折,槛外银水玉山;涌月亭和观稼堂树木掩映,花丛环绕,最宜月夜闻笛。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珑嵌空;溯徊洲四面环水;秀坪如茵。过燕语桥继续西行,积波堤压浪卧波,而大观楼则耸立于前,更有那古今传颂“天下第一长联”,使人留步观瞻。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韦然然 文
张永强 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张玉菊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