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扶贫·丽江模式丨非遗助力脱贫攻坚,入学即就业,边读边领薪!

编者按: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大众旅游的繁荣发展、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文旅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出现了很多新亮点、新经验、新成效。近年来,丽江市各级政府部门、文旅企业也借助产业优势,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效益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脱贫攻坚模式在丽江不断涌现。

即日起,云报文旅全媒体将推出“文旅扶贫·丽江模式” 系列报道,深度挖掘丽江文旅产业如何助力脱贫攻坚?

(玉水寨景区 和照 摄)

约30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56个民族中只是一个小民族,但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全球各地游客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已有千年历史的东巴文化是人类文化遗产瑰宝,拥有多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其中东巴象形文字被誉为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古籍被列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位于丽江市白沙镇的玉水寨景区,是丽江市民和海内外游客了解东巴文化的重要一站。玉水寨于1997年开始规划建设,是丽江旅游发展初期的“老牌”景区。1998年景区在东巴村(现在为民俗院)开办了东巴文化传承学校,后来经原丽江市文广局批准专门创办了五年制“丽江市玉水寨东巴文化传承学校”,为学徒免费培训、发放工资,相继培养东巴46名,促进贫困山区东巴家庭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少年变身东巴文化传承员

22岁的和家政到玉水寨景区学习、工作已11年,他平时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手抄和整理百卷经书,曾师从和学东、石春、杨国新、杨玉华等知名东巴学习。2017年,在丽江市东巴文化学位评定中,和家政被评为“传承员”。

(和家政少年时期-左一)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和家政出生在美丽的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爷爷和曾爷爷都是当地颇具名气的老东巴。因从小受博大深厚的东巴文化熏陶,和家政对东巴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痴迷于东巴文化的歌舞、祭祀等各种宗教仪式。在采访中,朴实的和家政向记者谈起了他与东巴文化情缘的点点滴滴。

(和家政做祈福仪式)

“新主村是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我的祖辈虽然是当地颇具名气的‘老东巴’,但我从小目睹了祖辈们为了维持生计四处奔忙,使得东巴文化传承到我父辈就断代了。得知玉水寨开办了五年制东巴文化传承学校后,我不假思索就报名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失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能减轻家庭的负担,同时获得一项谋生技能。”据和家政介绍,他离开家乡求学那年仅11岁。

(和家政手绘木牌画)

记者了解到,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东巴教将祭司称为“东巴”,意译山乡诵经者,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人。换言之,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纳西东巴古文化)

“东巴教在长达千年的纳西族历史发展中,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东巴文化体系,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但丽江纳西族地区掌握东巴知识技艺的人主要分布在偏僻贫困山区,并且基本年逾古稀。纳西族地区的全民性祭天活动,在绝大多数纳西族村寨断绝和消失,东巴文化面临断代危机。基于此,我们成立了五年制东巴文化传承学校,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传承东巴文化,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带动贫困山区村民脱贫致富。” 玉水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云南省东巴文化保护与传承协会秘书长曾卫平说。

(玉水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曾卫平接受采访)

据曾卫平介绍,为了传承保护东巴文化,1999年11月,景区将玉龙县塔城乡老东巴杨文吉聘请到玉水寨担任东巴老师,并聘请东巴文化研究专家和力民为顾问。他们把纳西东巴古籍100卷作为基本教材,先后免费招收多批学员,给予员工待遇,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如今有20余名学员成为玉水寨的东巴文化传承骨干。

(东巴老师为学员授课)

这些学员学习的内容包括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祭祀仪式、东巴古籍文献、东巴舞蹈、东巴音乐、东巴绘画、东巴雕塑、东巴民俗节庆等,并在景区内按照传统开展形式多样的东巴文化展示,让市民、游客看到“原汁原味的东巴文化内涵”。玉水寨景区,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东巴文化传承基地”。

(玉水寨景区)

“在玉水寨学习东巴文化是幸福的,学员的食宿费用由公司提供,求学的5年里,每月还为我们发放200元的零花钱,我们是领着工资读书。”和家政说。

据了解,在玉水寨学习东巴文化的学员已有20余人留在企业工作,公司除负责他们的食宿外,每月按职称、绩效发给每人2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工资,彻底解除了他们传承东巴文化的后顾之忧。

美丽非遗助力脱贫攻坚

同年与和家政一起进入学校的,还有来自玉龙县奉科镇奉科村海罗一组的木耀星。木耀星于2010年被东巴文化传承学校录取,在学校系统学习东巴文化和知识,2015年毕业。目前掌握各区域祭祀礼仪、东巴经文以及东巴舞蹈、纳西拼音、国际音标等。毕业后,留在玉水寨景区从事东巴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木耀星参加国际旅交会-左一)

“新冠肺炎疫情未发生前,我每天至少给数十个海内外游客讲解东巴文化。” 木耀星说,作为纳西东巴文化传承者,他有义务、责任把东巴文化传承下去。如今他在玉水寨景区为游客讲解东巴文化,并赠东巴字给他们,便是想让东巴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知晓东巴文化。

(木耀星为游客讲解东巴文化)

木耀星告诉记者,他非常感恩玉水寨公司开办东巴文化传承学校,为东巴的后代和有一定基础的年轻人提供了学习平台。据介绍,东巴也有学位评定,分为东巴大师、东巴师、传承员三个等级,木耀星刚刚被评定为“传承员”,随着等级的上升,工资也会相应增加。“学位的评定对东巴而言,是一种激励,使得我们既有信心保护好非遗文化,也解决了生计问题,坚定了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木耀星说。

据悉,为了提高“传承员”的东巴文化水平,自2012年起在玉龙县政府的支持下,玉水寨公司开展覆盖滇川藏各纳西族区域的东巴学位评定,每年分别给予东巴大师、东巴师、传承员6000元、4000元和2000元的传承补助金50万以上。

同时,玉水寨公司先后在塔城署明、 鲁甸新主、白沙新善等地设立东巴文化保护区和传承点,开展文化保护与促进当地交通、经济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的综合创新举措,组织东巴无偿为广大民间服务。23年来,玉水寨公司共投资1600万元用于开展东巴文化传承、保护、交流和学位评定等。

2011年,为充分依托东巴圣地玉水寨进一步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在丽江市白沙镇党委政府和新善村委会的支持下,共同在东巴氏族的族源地(新善村委会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602户2000多人口)建设东巴文化生态保护区、乡村旅游区、文化惠民示范村,通过设立纳西文化传承保护户、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团和发展乡村旅游,使该区域的文化和经济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景区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

23年来,玉水寨景区始终坚持以纳西传统文化(东巴文化)为核心,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走民族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的科学发展道路,使昔日的荒山荒坡,建设成为具有浓郁纳西文化底蕴和迷人自然生态景观的国家AAAA级景区。2019年,景区接待海内外游客300万人次。同时,由景区东巴原创设计的东巴画、扇子、祈福铃、东巴石等文创产品广受游客喜爱,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景区2019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

记者评论:23年前的玉水寨,是一块水土流失严重、无人问津的荒山坡。今天的玉水寨,山青水绿,风景如画,山水为本,文化为魂。成为展示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化的重要窗口。从“文旅扶贫·丽江模式”之玉水寨景区可以看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既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又能够为非遗的展示传播带来多层面的有益作用,为非遗传承发展吸纳“后备军”。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李亚 文

玉水寨景区 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学斌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