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日前,疫情形势好转,在防控疫情不放松的前提下,文旅行业的复工复产也开始有序推进中。
4月10日,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从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安排部署,昆明市文旅行业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业“两手抓”,在切实抓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同时,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逐步促进文旅行业复苏。
稳步推进文旅复工复业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疫情防控期间文旅行业复工复业的相关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当前昆明市疫情防控积极向好的态势,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采取务实有效措施,指导全市文旅行业有关单位稳妥开展复工复业工作,并先后下发了《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恢复开放工作指南》《关于A级旅游景区复工复业的通知》《昆明市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复工复业工作指南》《关于转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推进文博单位恢复开放和复工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各地科学开展文化旅游有关领域复工复业工作。
据了解,目前,昆明市24个A级景区中,有22个已经恢复开放,有2个涉及温泉类的A级景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暂不恢复开放。同时,有16个非A级景区也向社会恢复开放。全市60家星级饭店中,除4家停业装修以外,在疫情防控期间均未停业,正常营业至今。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中,共有9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2个美术馆、3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69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恢复开放。全市37个注册备案博物馆中有12个恢复开放。
扶持政策措施陆续出台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采取暂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方式,帮助旅行社度过难关。目前,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已为昆明210家旅行社办理了暂退质量保证金手续,涉及退款金额8873.6万元。云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2条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省内实行政府指导价的4A级以上景区,2020年门票价格一律优惠50%。疫情结束后一年内,对吸引游客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旅行社,2019、2020年度成功创建国家4A 级以上旅游景区、五星级旅游饭店、五星级旅游民宿、五星级旅游营地企业等三类旅游企业单位,给予适当资金补助或奖励。
昆明市下发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企业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加快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等措施。从提高防控物资保障能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引导全市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上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昆明市文化旅游企业的复工复业和文化旅游行业的复苏注入了强心剂,增强了驱动力。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对接省、市相关部门,对于这些政策进行了仔细研究、认真梳理,并结合文化旅游行业特点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办理相关扶持政策,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地实施。
优业态、调结构,昆明文旅逐步复苏
围绕疫情防控与文化旅游发展两手抓的思路,下一步,昆明市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逐步降低缓解疫情对于昆明文化旅游行业的带来的影响和造成的损失,扶持引导全市文化旅游行业逐步复苏、转型升级、持续发展。
面对疫情考验,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部署,统筹安排,补元气、强信心,制定了一系列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指引。按类别制定严格的标准、详细的程序、明确的要求,全员全方位防控。落实好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毫不放松抓好防控工作,加强文旅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做好公共卫生和场馆防控,强化景区游览管理、宾馆住宿管理,确保员工和游客身体健康,实现安全有序运营。
旅游景区方面,昆明市将进一步加快高A级景区建设和提升,引导景区开发二次消费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休闲度假型、会议会展型、文化娱乐型、商业旅游型都市旅游业态集聚区。文化旅游招商方面,将按照统筹规划、精准招商、差异化发展的思路,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为方向,做好精准招商工作。重点策划和引入一批我市文化旅游转型升级的特色型、支撑型和填补空白型项目。文旅项目建设方面,将采取对重大文旅项目给予以奖代补方式,根据项目的投资金额和项目的综合带动能力进行奖励,积极推动我市文旅在建项目建设。
文旅融合方面,昆明市将进一步加大文旅融合力度,做强旅游,做优文化,推出互动性强、科技体验高的文旅产品。文旅企业服务方面,昆明市将积极联系对接相关职能部门,从税收减免、项目审批、资金投入等方面争取扶持政策和措施落地实施,帮助文旅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强化旅游形象塑造。围绕强化和塑造安全、健康、有品质的“春城花都、好享昆明”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昆明市将与各县区及重点旅游企业携手,按照品牌营销和产品营销同步,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同步,媒体营销和渠道营销同步的策略,政企联动,集中造势;与周边省份或国家在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可采用联合开发形式,共同开发、共同经营,达到共赢。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韦然然 文
张永强 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张玉菊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