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扬帆]“老船长”魏军

魏军在帆船圈里德高望重:1997年,他从澳大利亚买了6艘帆船,策划并组织从大连到香港的“97中国海帆船拉力赛”,开始了他的“帆船”之路,后在厦门成立顽石俱乐部;2005年,策划组织第一届中国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2011年,魏军带领厦门号无动力帆船历经10个多月,完成了中国帆船运动史上第一次沿着地球的地理形状航行一周。他还不遗余力地推广帆船运动及海洋文化。魏军被中国帆船界人士称为“老船长”。

“顽石的坚守”

2016第二届抚仙湖国际高原帆船赛,魏军担任赛事仲裁的角色。他有自己的航海俱乐部——厦门顽石航海俱乐部,“顽石,早期实际上是户外运动俱乐部。俱乐部最早的标识是一只蜥蜴,那是一种附在岩石上的顽强的生命。”有人调侃魏军,“别家俱乐部都跟‘风’、‘海’、‘浪’有关,石是沉入海底的,感觉不好。”魏军却笑笑:“我们就是要做打不碎的石头。”对于帆船这项凶险与欢愉并存的运动,魏军像石头般有着顽固的坚守。

魏军对大海最早的记忆是在15岁那年:“当时坐车去当兵,经过山海关的时候有人喊‘看,大海’。我看过去,只有一眼,一闪而过,是蓝色的,高于地面的,拱起的,这样一个短暂的印象。”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有商家赞助了一个帆船活动,从大连起航,7月1日到达香港,沿途,遍访曾经受过殖民统治的沿海城市。前去帮忙的魏军意识到自己在航海方面的天赋——在同船人吐得肝肠寸断的时候,他却和没事人一样跟着船长学习,第一次掌舵,就知道辨识风向、调整风帆,船长评价魏军“是天生的水手”。后来,当魏军亲自远距离航海,“那种感觉特棒,我觉得就是它了,这是我喜欢的事情。”

之后,魏军在厦门成立了顽石航海俱乐部,玩船、开设培训班教人玩船、办比赛、造船、买船,与企业联手做海上拓展,魏军开始对帆船和帆船运动及海洋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参与和推广。近20年坚守,“也有快坚持不住的时候。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海洋、关注海航,甚至开始形成相关的产业链条,我就觉得很有希望。” 很多人爱尊称魏军为“老船长”,他说:“这对我而言不是荣耀,更是一份激励,一份责任。”

升起船帆 你会看到整个世界

一条15米长的帆船,8个黝黑健硕的男人,历时316天跨越三大洋,航程23000多海里,在地球表面沿着自然地貌画了一个圈。“应该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环球航海的梦想。1997年后,我就有了环球航行的想法。当时还看了很多探险书,关注了很多航海家。”魏军说:“8名船员中,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31岁,航海时间最长的有10余年。”船员间彼此分工明确,“只要是上了船的船员,都对彼此是认可的。你、我都是其生命的组成,环境促使队员间必需团结,有责任心。”但这是一段无比煎熬的路程,“漫长的时间、遥远的距离对船员都是极大的考验。”海浪常常泛起几层楼高的浪花,不断拍打着他们的船只,连经验丰富的魏军都觉得“大海也可能是黑色的”。当他们成功到达终点的时候,有位朋友告诉魏军,“你可以去死了”。“世上没几人能做得了这件事,我的人生可以说圆满了。”魏军说他玩帆船的收获之一就是获得的成就感。

但是,成就感往往伴随危险。“2005年环海南岛帆船拉力赛的时候,夜里11点,帆船的后支索断了,桅杆也倒了。我们干脆收了帆,任由小船在狂风巨浪里漂着。第二天早晨起来,舵又断了。期间,帆船船尾都翘起来了,发动机整个在空中打转。海浪不停地扑向我们,船头都坏了,完全没安全地方可退。这是我真正接近危险的一次。”还有一次帆船活动,魏军一行人被抓进了台湾监狱。魏军后来在自己出的书《隔离带》中有这样的记录:“每天都是严密的看守押送,但提讯却成了聊天。”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感受,没多少人会有机会经历这些。”

魏军十分认同“当你升起了船帆,你就看到了整个世界”这句话。“打个比方,你学会了骑自行车,你的跑动范围可能会扩大到方圆50公里;学会了开车,可能想到走遍整个中国;你学会了帆船后,突然间会觉得你获得了大自然无穷的动力,让你想要去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