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老兵陈炳靖的“战袍”


被陈炳靖保留70年

走进昆明市博物馆飞虎队文物展馆,徽章、钢盔、飞行眼镜、水壶、工具袋、衣服、鞋子、地图……当年飞虎队的各种物件,一一被展示在宽敞明亮的展厅内。“展厅内总共有200余件飞虎队的老物件。”昆明市博物馆双语讲解员蔡杨杰告诉我们。“里面的老物件一部分是由他人捐赠所得,也有我们专门前往美国等地找寻飞虎老兵及其家属寻访所得。”昆明市博物馆共收藏有2000余件飞虎队的老物件,“仅展示了很少的一部分”。展厅中间显眼的位置,玻璃罩下有一件残破的皮夹克,它的主人是抗战期间美国第14航空队23大队75中队华裔飞行员陈炳靖。

这是一件深棕色的皮夹克。皮领,松紧袖口,敞开式拉链,衣服前面有左右两个方形大口袋,夹克胸前有一个醒目的飞虎队标识,蓝底、黄边勾勒。“夹克确确实实是陈炳靖抗战时期穿过的飞行夹克,标识是后期加上去的。”昆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走近玻璃展柜,能清晰地看到夹克的表皮很多都已脱落,领口处的内衬开线撕裂严重,松紧袖口磨得破烂不堪,皮衣上还有多处大小不一的小洞。

陈炳靖老人曾经向媒体展示过自己保存的一些老照片,其中有张照片是他年轻时拍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他双手插兜,上身穿的也是这样一件皮夹克(不能确定两者是同一件),夹克上的拉链只拉合了一半,眼睛目视前方,潇洒帅气。还有一张照片是他与飞虎队第14航空队第23战斗机大队第75中队中队长Goss的合影,陈炳靖穿的依然是这样一件皮夹克,背景是飞虎队的飞机,机头是标志性的鲨鱼嘴。而昆明市博物馆展厅中展示的这件飞行夹克,是陈炳靖1943年执行任务途中被击落时穿的,老先生把这件飞行服保留了70年(自1943年到2012年)。

“事实上,飞行服背后缝有一块绸布,上面写着‘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的中文字样,并标有编号,这就是抗战期间中国航空委员会配发给来华志愿航空队的标志,来华参战的美国飞行员们称其为‘血幅’。”

当时,每个飞行员穿上A-2夹克,背后再特别加缝上“血幅”。在共同战斗的岁月里,执行“驼峰空运”与护航任务的美国飞行员与当地的中国人相互帮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留下许多佳话。许多援华美军飞行员在迷路、事故或被日军击伤而迫降、跳伞后,得到了中国军民的救护,如今已经成为中美两国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历史见证。

飞虎队华裔老兵陈炳靖曾回忆,求救“血幅”一般缝制在配发的夹克里,飞行员一旦被迫跳伞落到地面,便可用它来与当地百姓沟通,请求救助。“当时,这种‘血幅’挽救了许多美国飞行员的生命。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很多获救的飞行员都是被当地老百姓抬回来的,他们觉得一直送到军营才算安全。”


右袖的7处弹片碎洞

“你们仔细看,这件飞行夹克的右袖上有7处弹片碎洞。”昆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凑近玻璃柜,夹克右袖上确实能看到大小不一的碎洞,皮面已经破烂不堪。“这是当时他作战留下的印记。”

陈炳靖,抗日战争期间美国第14航空队12个中国“飞虎”中的一个。1937年末,从海事学校航海科毕业的陈炳靖到上海实习,目睹了日本飞机肆无忌惮,愤而弃航从军,到杭州笕桥考入中国空军12期。1941年11月,国民政府和美国政府达成秘密协议,从12期学员开始,全部秘密送到美国受训。1943年3月,陈炳靖被分至全部是美国人组成的第14航空队23大队75中队,成为一名准尉飞行员。

1943年10月13日,美国第14航空队21架B-24重型轰炸机奉命前往越南海防轰炸日本船队和仓库,75中队17架P-40的任务是为B-24护航。陈炳靖和同伴们飞到河内东北部,战事突发,日本人驾驶30余架零式机挡住回程,开始拦截攻击。他在越南上空先击落一架日寇飞机,后被尾随的日寇飞机击伤坠落,不幸被俘。“幸好当时他所伤的不是要害,只是在右臂上,否则后果很难想象。”昆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他当时身上穿的就是这件飞行服。”

被俘后,陈炳靖曾经被关押在南京、上海等地监狱21个月。由于天天挨揍、挨饿,体重从145斤降到80多斤。在监狱几度濒临死亡,是两名美军战俘营炊事班的美军黑人自愿给他输血,才挽救了他的生命。“当时,他高烧不退,一次又一次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是台湾籍日本兵冒着死刑的威胁偷偷拿出几只盘尼西林给他注射,才挽救了陈炳靖的性命。在日寇的严密监视下,是不幸落入日寇手中的美军士兵们偷偷抓老鼠、野猫,再用火烧一烧,夜间悄悄给他吃一点,才勉强从奄奄一息中把他的生命拉了回来。”昆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

被俘期间,陈炳靖坚持说:“我不是美军。”因为,陈炳靖的皮质飞行服胸章是美军飞行员标志,左臂上是美国国旗,飞行服上方有美军少尉军衔,飞行服内有英文、中文、法文的说明:“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的字样,所以,日寇也闹不清陈炳靖真正的身份是美国空军还是中国政府军飞行员。

1945年8月29日上午8点,国军战俘总代表将陈炳靖和另两位国军上校战俘带至前来监舍的日军少佐面前。日军少佐双手托举陈炳靖入狱时被换下的沾满血迹的飞行夹克,向他90度鞠躬,把夹克送上。出了监狱大门,一辆黑色的小汽车停在一旁等候。“送行”的日军驻足观望,司机拉开车门,让陈炳靖等3人上去。小汽车开至离监狱500米左右的地方靠边停下,司机转头回身说:“我叫陶然,重庆国民政府南京地下先遣队员。日本已经投降,你们自由了。”车上3人顿时热泪盈眶。

第二天,陶然驾车将陈炳靖送至金陵机场。此时,机场已经开始降落美军飞机,打听到将有一架美军C-46空机准备返回昆明,陈炳靖爬了上去。回到后方,陈炳靖在医院住了6个月,取出一块在体内存留了21个月的弹片。这次开刀让他的右胳膊再也不能伸直,陈炳靖彻底告别蓝天。


把“带血战袍”留给云南

从那位日本少佐手中接过的夹克,陈炳靖一直细心保留着。后来,很多地方都想要陈老的这件“带血战袍”,经思量,陈炳靖最终把它留给了云南——这个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2012年,陈炳靖将这件飞行夹克捐给了昆明市博物馆。”双语讲解员蔡杨杰告诉我们。“昆明是飞虎队的诞生之地,飞虎队的战机在这里第一次升空、第一次击落敌机,这件飞行夹克应该回到飞虎队的家乡。”陈炳靖还曾说:“这儿是我的家,在飞机上看到昆明的山峰我就激动,那些山头我都飞过。这边是什么,那边是什么,都装在我心里日日念想,你们年轻人不会明白。”

陈炳靖今年已经98岁高龄。201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9月6日,陈炳靖和其他一些飞虎队老兵重访云南昆明——当年他们浴血奋战的主战场,“1943年,陈炳靖执行任务就是从昆明起飞的,所以再次回到昆明,来到昆明市博物馆,陈炳靖激动万分,嘴里不停说着‘我又回来了’。”当时,作为昆明市博物馆讲解员的蔡杨杰见到了陈炳靖。“他还专门去看了看这件曾经穿过的、鲜血早已和衣服纤维融为一体的飞行夹克。”老人热泪盈眶的场面至今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