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树头菜受疫情影响价格不是很好,但产量比往年高,都是统一批发到外地销售,收入可达8000元。”4月16日,正在巍山县青华乡箐民村石湾箐村地里割树头菜的村党支部书记罗登雄开心地说。
暮春时节的石湾箐村,核桃树开出一串串的花,树头菜正努力挣出绿芽,花椒嫩叶在风中摇曳,青梅在密密的叶子中间露出圆圆的头。罗登雄家的小洋楼就位于进村的水泥路边,在他家中堆了不少粮食,圈里的8头黄牛膘肥毛亮,还有一辆面包车和摩托车。罗登雄说,这一切都是种植树头菜带来的变化。
46岁的罗登雄回忆起种树头菜的历史说道:“具体哪年栽不记得了,只记得开始大面积发展是2008年。”他说,树头菜只需种在田边地角、村头箐尾,或套种在庄稼地里,同时树头菜不愁种,有雨水就长得快,维护成本低,带来的收益却很高。
树头菜只是罗登雄家的一个小产业,他算了一笔账:家里每年卖树头菜收入8000多元,花椒7000多元,松籽3000多元,重楼11000多元,加上白芸豆、茶叶、畜牧等,年收入可达5万元,真正做到了天天在忙碌,月月有进账。
石湾箐村民小组是个只有38户农户,176人的小村庄。过去这里是青华乡的贫困村,由于地处高寒冷凉山区,没有一分水田,山地面积也不大,群众收入微薄,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在罗登雄的带动下,石湾箐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树头菜、香椿、花椒等。
罗登雄家的小康生活是石湾箐村民小组发展巨变的缩影。“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箐民村党总支书记查秀明说,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农户发展绿色经济,通过沪滇项目共投资15万元用于树头菜种植100亩、抚育管理100亩,目前38户群众种植面积已达300亩,村民人均纯收入达6400元。
过去在别人眼里毫不起眼的山茅野菜,如今已成为石湾箐村民挂在树上的“钱袋子”。
来源 巍山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