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民风民俗

节庆

1.姑娘节

每年农历三月插秧完毕后的第一个属猴日,奕车人都要举行“三月节”,外界称“姑娘节”,哈尼语称“仰阿娜”。

姑娘节这天,一大早来自十村八寨的人们,穿上盛装聚集到孟子红都山(姑娘山),村寨德高望重的长者组织举行祭祀仪式,壮年男士为远方来的客人准备伙食,盛装的年青男女们跳奕车舞、吹笛、弹弦、唱山歌、找对象。远道而来的宾客们观看着奕车人独特的祭祀活动、原生态歌舞展演,品奕车风味,整座姑娘山,欢歌笑语。 

2.阿细跳月节

每年阳历4月8日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阿细跳月节”。阿细跳月是彝族支系阿细人中最普及并引以为豪的民间舞蹈,是阿细人举行各种庆典必不可少的舞蹈,也是阿细人娱乐、交际和择偶的重要媒介。阿细跳月分老人舞和青年舞。 

3.花山节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花山节,又称“踩花山”。

花山节有“立杆”、“祭杆”、“闹杆”、“收杆”四个程序,每个程序都有特定的内容。其中“祭杆”以肃穆的仪式为主,而“闹杆”则为热烈的民俗欢庆活动。在“闹杆”期间,苗族同胞跳芦笙舞,演练武术,对唱民歌,举行爬杆、斗牛、倒踢脚、打陀螺、斗画眉等比赛。

 

服饰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形象标志,哈尼族妇女的服饰上穿左大襟元领短衣,以布条和银币、银珠做扣。下身穿着各地不一,分长裤、短裤和折裙几种。盛装时外穿坎肩一件,系花围腰,打花绑腿,用银链和成串的银币做胸饰,戴银耳环或耳坠,手腕上戴银制方镯或扭镯。生育后的女子,多将发辫缠绕于顶,用青布或蓝布缠头;少女的服饰则多垂辫,头戴青布或蓝布制作的小帽,上镶银泡、料珠。

 

特产 

1.小芒果

在勐龙河畔傣族村寨,生长着一种本土小芒果,形如猪腰子状,成熟时色泽鲜黄,汁甜味香,每年五六月份,是小芒果成熟季节,傣族群众把它运到县城迤萨出售。[16]

2.葛根粉

红河生产的优质葛根粉,获得2008年全州优质旅游产品。葛根主要食它的块茎,可生食也可熟食,可起到清凉解毒的功效。如果将它加工成淀粉,又是一种最佳保健食品。加工葛根粉工艺简单,先把它洗净粉碎,加水搅拌过滤,除去杂质后让它沉淀于缸底后,将水滗干,取出淀粉晒干,擂成粉末,就成了白生生的葛根粉。

3.小黄牛干巴

红河迤萨小黄牛干巴,最早就是当地傣族和仆拉人(彝族支系)的一种上等食品。人们把当地饲养的小黄牛宰杀后,选用精肉切成条,放入食盐、辣椒、花椒、茴香子、再兑上少量白酒等佐料,放入盆中沤上两三个小时再拿出来晒干就腌制成干巴。到田地里劳动,带上一包冷饭,里面放着一块烤熟的干巴,不用其它菜肴,冷饭下干巴,十分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