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
彝族是居住在县境内的土著民族。境内有黑彝和白彝、
阿细。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共有6种方言。有25%以上的汉语借词。
彝族普遍信仰多神,信奉阴阳两界,主要崇拜的神灵有山林神,每个村寨都有“密枝林”或称“龙树”,猎神,五谷神(龙背袋),祖洞、火神等。
回族
泸西县回族,明初随沐英入滇,因军功补乌撒卫千总候,后代马应选移居泸西雀梨树。主要分布在白水镇桃园、巨木、大小红杏、松树地、小河、雀梨树等地,其余散居各地。
回民日常服饰与汉族相同,惟宗教界还尊崇教规,逢“礼拜”、“念经”男戴白帽,女戴盖头,阿訇有礼服“绿衣”、“尖顶礼帽”等。
苗族
泸西境内苗族,多系明代由贵州迁入定居,少数由邻县迁入。主要分布在永宁乡的小江、阿旦、细脖子;舞街铺镇的石滚子,向阳乡的拖乐、白泥塘、新庄科等村寨。
苗族盛行对自然神和祖灵的崇拜。每遇自然灾害,如风、雨、雷电之灾,即烧黄蜡条祭鬼,每年秋后,举行一次隆重的祭祖仪式,遇疾病,请巫师退鬼驱邪。
壮族
泸西境内的壮族系明代由文山和蒙自等地迁入定居的“沙酋”后裔,主要分布在永宁乡的法依大、小中寨,水头,小新寨,小阿峨和向阳乡的垠坎等村。
壮族信仰多神,信奉万物有灵,主祭神为“铜鼓神”,平日拥有铜鼓的人家,必须用扁茅草搓成“拴魂绳”把铜鼓捆起来,用红布蒙严实。节日或丧葬还流行跳“铜木神鼓舞”,由男性二人边敲边跳。龙神,壮族居住的村寨都自立“龙山”,农历三月头个属蛇日,以村为单位祭祀。田公地母神,农历六月头个属猪日祭。天神,农历六月二十日祭。
傣族
泸西傣族系南诏、大理时期由永昌西南和开南以南迁入定居,居住于舞街铺镇雨洒傣族乡的大、小足禄、新寨及路口村、团山、大护国等村。婚姻习俗趋向汉族。
傣族信仰多神,信奉万物有灵,主司神有龙神、山神、田公地母、灶君等,家庭堂内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