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木莲之类,而异其名”
大理州花卉协会龙女花课题组的张金荣告诉我们,传说元代赵迦罗在感通寺传经说法,龙女悄然而至,赵不知龙女好意便拿来桃木剑,龙女随即就地化作一棵龙女树。在《南诏野史》中也有对“龙女花”的描述:“龙女花,六瓣,中心有金色,小如意状,滇中唯此一树。相传昔有龙女听法悟道,化身为此花。”这棵“龙女树”如今在大理感通寺园内,被世人当作神树供奉。“其实现在感通寺的这棵树是一棵树龄150年左右的广玉兰,最早的龙女树早就已经不存在了。”原大理州科委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段诚忠说。
龙女花扬名天下大概是从明洪武年间开始。明军平定云南后,大理荡山寺(今感通寺)僧人无极以龙马一匹、龙女花一株,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到南京朝觐朱元璋。据说,龙马走进繁华闹市竟引颈长嘶,龙女花也好像有所感应,在龙马的长嘶声中渐渐绽放,露出了“白可敌雪”、“素可如玉”的容颜,在南京城中的大街小巷蔚为奇观。当消息传到宫里,神奇吉祥的征兆也让朱元璋感到高兴,于是庄重热情地接待了远道而来的佛家使者。“据说大脚马皇后当时生病,龙女花还把皇后的病给治好了。”
张金荣介绍,龙女花树皮有明显的皮孔,枝条呈紫红色,叶呈椭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上面沿中脉和侧脉被灰黄色柔毛,下面密被银灰色平伏长柔毛。每年春夏时节开花,叶同时下垂。花为乳白色,花瓣平常年份开12瓣,闰年开13瓣。
龙女花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上关花。根据段诚忠所述,徐霞客曾慕名而来,先到了大理三家村。“三家村就是现在的花树村,徐霞客在1639年来这里找上关花。他问了路边一个阿奶,这个老人回答他:‘其树在村后田间’。”徐霞客在三家村见到的上关花呈乳黄色,像莲花一样,平常开12瓣,闰月时多开一瓣。且开花的时候,香气四溢,当地老百姓又称其为“十里香”。“大理曾有关于木莲花的记载,但是具体在哪里没有说明,徐霞客认为,上关花就是木莲花。”徐霞客又到了感通寺,看到了龙女树,并写道:“从根分挺,三四大株,各高三四丈,叶长二寸半,阔半之,绿润有光。花白,小于玉兰。亦木莲之类,而异其名。”“根据徐霞客的记载,这种花在上关叫上关花、十里香,在昆明叫菩提树、优昙花,在感通寺又叫龙女树,也就是说它和木莲花同种异名。包括现在上关花公园的上关花都是从永平宝台山(木莲花山)移栽过来的。”段诚忠说。
木兰科木兰属
金庸的《神雕侠侣》中也曾出现过关于龙女花的描述:杨过顺着她的手指,见路边一朵深红色的鲜花正自盛放,直有碗口来大,在风中微微颤动,似牡丹不是牡丹,似芍药不是芍药,说道:“这花当真少见,隆冬之际,尚开得这般灿烂。我给它取个名儿,便叫作龙女花罢。”金庸笔下的龙女花是“深红色的鲜花”,“似牡丹不是牡丹”,且盛开在“隆冬之际”,而大理地区的龙女花开花时间并非隆冬而是春夏之际,颜色并非深红色而是乳白色,形态上也并非似牡丹、芍药一类灌木的花,它的植株是相对高大的灌木或小乔木。《神雕侠侣》里对“龙女花”的描述很可能只是金庸信手拈来之笔。
1981年,中英苍山植物联合考察队深入苍山对苍山野生植物进行科学考察,参与此次考察的段诚忠和专家们在花甸坝附近发现了龙女花的变型。“我们在四号营地花甸坝一个山涧的东坡,海拔大概2700米处,发现了天女花,它实际上是植物学上的龙女花的一种变型,是落叶小乔木,高10米左右,叶子比较薄,摸起来不是很硬。开白色的花,花瓣有9片,上面大下面小。”植物学家冯国楣教授经详细考证并结合历史资料对龙女花的生物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然后与英国科考队的米切尔教授交换了意见,双方均同意对龙女花科属名称进行命名。考察论证结束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式确认了龙女花的科属,给出了龙女花唯一的拉丁文名称“Magnolia Wissonii”。
园林专家夏泉生认为,龙女花与上关花同属木兰科,因海拔、土壤、湿度、经纬度的差异,生在上关者为“上关花”;长在苍山感通寺者称“龙女花”;开在永平宝台山者叫“木莲花”(老百姓也称其为“和尚花”)。它们均属木兰科属,只是品种不同而已。在由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实验室三家单位联合编著的《云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一书中,列出了云南省“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单及图片,云南的“木兰科”共有19个品种,大理的龙女花归属第1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别名:西康木兰(横断山区维管植物),天女花、龙女花、鸡蛋花(禄劝)、小玉兰(丽江)”。
寻找龙女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到大理时曾询问过龙女花,但遗憾的是当时龙女花下落不明。“龙女花还有‘不逢盛世不开花的说法’。我们老会长也一直觉得很遗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直到处找龙女花。”张金荣所说的老会长是大理州花卉协会的老会长李春荣,他甚至为此感叹“不能将龙女花引种下山,我死了都闭不了眼”。
为了找到传说中的龙女花,李春荣多次带领花卉协会的成员深入苍山,无奈仍旧无果而归。“我们又去感通寺,找寺里的师傅了解。后来找到僧人寒临大师,这位老师傅当时欲言又止,不说知道,也不说不知道。”张金荣回忆说。可能是因为目睹李春荣一行人为寻找龙女花长年不懈的努力,寒临大师后来终于开口向大家讲述了另一个故事。
由于龙女花被历代文人墨客所传颂,到了清朝时期,每到龙女花繁盛的季节,感通寺便成了许多达官贵人的赏花之地。这些达官显贵到感通寺赏花之时往往借住在周边村子里,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灾难。“这些人到了村里简直无恶不作,不仅偷拿村民东西,甚至做出强奸妇女的事情来。当时感通寺的师傅看到这些后就感到很难受,因为他觉得龙女花本来是妙香国色,还曾治好了大脚马皇后的病,但如今却给周边百姓带来了灾难,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于是感通寺的师傅就悄悄地把龙女树移栽到了苍山深处,不让外人知道。”现在感通寺内的“龙女树”实际是一棵广玉兰,与龙女花同属于木兰科乔木,叶片却更为窄长,它的花确实也可以入药,但药效仅限于祛风散寒,行气止痛。
2006年,在李春荣的带领下,张金荣等花卉工作者在苍山佛顶峰海拔3200米左右的地方采集到了龙女花的种子。“开花时期我也看到过,很美,而且真的很香,很远就闻得到。”张金荣把龙女花的种子带回来,准备进行培育。“龙女花的种子是红色的,种皮厚,很难培育,我们想了各种方法都不行。最后用培育铁核桃苗的方式终于培育出了新苗。2007年小苗开始出现,后来成活了2000株。”经过张金荣等大理州花卉工作者多年的不懈研究,失传民间数百年的“妙香国色”龙女花在漾濞野生植物驯化中心内首次开放。虽然由于各种原因,龙女花最后的成活率并不如想象的好,但这对于重现消失已久的龙女花来说无疑是一次突破。
由于未值花期,我们没能亲眼目睹龙女花的真实面貌,只能通过照片和他人的叙述知晓一二。爱花人士杨士斌在苍山探访到龙女花真容时曾如此描述:“与奇花近距离亲近,花香更盛,沁人心脾。此花花开时直径约20厘米,大若莲花,每朵花瓣为9瓣,纯净高雅,肉质较厚,花瓣乳白,赛过贵妃肤色……花蕊为淡淡的浅黄色,形似袖珍的莲台。叶片则极像枇杷果的阔叶,树干茁壮苍劲,布满苔藓。”段诚忠也受邀去看过从苍山移栽回来的龙女花,“他们告诉我说那株龙女花每年三、六、九月都会开花,白色的花,紫色的蕊。“后来我们再去苍山采集龙女花种子,希望能够大规模培育,但是再没找到过。这可能是一种缘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