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盈江县傣族、德昂族舞蹈有孔雀舞、象脚鼓舞、十二马、竹竿舞、长鼓舞、鹭鸶舞等,景颇族舞蹈有跳新房、丧葬舞、目瑙纵歌、景颇刀舞等,傈僳族舞蹈有脚跟舞、三弦舞、芦笙舞等,汉族舞蹈有荷花灯、耍狮子、花棍舞等。
傣戏
傣戏,也叫傣剧,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傣戏大约在十九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的盈江。允哏傣戏主要传承了盈江傣族创立和改编的傣戏剧目,有《飞铜飞铁》、《台天》、《王反祖》、《陈德陈东》、《十八吵闹》等剧目,表演形式主要是以象脚鼓、铓锣、钹为主的多种乐器伴奏,并采用了滇剧不少以锣鼓经为主的伴奏手段,演唱用傣戏唱腔,有说唱、对白、动作比划等。[21]
泼水节
泼水节,傣语称“摆爽南”,又称“摆赏建”。德昂语称“拱拍”,阿昌人称“浇花节”。是傣族和德昂族的传统节日。1983年4月,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法律形式将其定为傣族民间传统节日,节期为公历4月12~14日,成为法定节假日。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景颇族传统祭祀盛大节日,源于创世英雄宁贯娃的故事。景颇支称“目瑙”,载瓦、浪哦、喇赤等支称“纵歌”,统称“目瑙纵歌”,是大伙跳舞的意思。节期为农历正月十五日。1983年4月,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每年农历正月15~16日为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成为法定节假日。
阔时节
阔时节为傈僳族传统节日,亦称“拉歌“节,意为新年歌舞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节期2天。1983年4月,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其定为傈僳族法定民族节日。
阿露窝罗节
阿露窝罗节为阿昌族传统节日,于农历正月初四举行。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其统一为“阿露窝罗节”,成为阿昌族的法定节日,每年3月20日举行,节期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