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龚琳娜一起在红河县追寻民族音乐文化

2010年2月,歌曲《忐忑》横空出世,在中国内地受到极大关注。这首歌的原唱是神级大咖女高音歌唱家,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者和奠基人龚琳娜。龚琳娜出生于1975年8月1日,贵州省贵阳市人,1999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她活跃在当代世界音乐舞台,被誉为“灵魂歌者”和“真正的歌唱家”。

龚琳娜为探索民间音乐,5月17日到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发源地采风交流。观摩哈尼多声部民族民间歌舞展演,与当地哈尼多声部传承人进行探讨。


哈尼族多声部音乐是哈尼人古老的一种传统民歌,千百年来哈尼人随着生产劳作的季节变化,在劳动中自然产生了以《栽秧山歌》为主的多声部音乐。哈尼多声部音乐在上世纪80年代民歌集成活动中被发现,1989年9月在“世界文化考察团”展演活动中崭露头角,在音乐界引起热烈反响和极大关注;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龚老师返回红河县城后,又赶到红河县传习馆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现场龚琳娜老师认真聆听学生的音乐表演,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哈尼民族乐器和唱法。



最后龚琳娜感叹道:“能够有机会接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切身感受哈尼文化的魅力,你们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而且现在有政府的支持,还有老师无偿教你们,你们应该珍惜如此之好的机会,要对弘扬哈尼民族音乐文化具有责任感和荣誉感。

哈尼多声部音乐是哈尼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一份鲜活印记,它不仅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还用活态的记录方式让后人认知历史。这种文化浸润着不同时代民众的世界观和社会理想与憧憬,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体现着哈尼民族的精神、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来源 红河文旅资讯

编辑 抗武阳

审核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