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人说,不到滇西,不知云南美。大滇西旅游环线从高原峡谷到雪山草甸,从江河湖泊到古城韵味,从海拔700米至6700米,汇聚了七彩云南核心旅游资源,多彩自然风光,灿烂历史文化,多元民族风情都在这里绽放魅力……这条云南专属的高颜值神秘大滇西旅游环线是云南省委、省政府顺应全域旅游发展形势,推动全省旅游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随着大滇西旅游环线的扩容,交通、半山酒店、新兴旅游业态的加速推进,云南的自然、人文、边境风光等独特资源被完美串联,既有利于各区域间的协同合作,又能实现旅游、文化、科技、扶贫等多项功能的叠加,加快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疫后云南,依旧美丽,此次围绕大滇西旅游环线发展,云报文旅全媒体特别策划“最美大滇西 蓄势焕新颜”专题报道,记者通过采访云南各州市文旅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推荐各地精品文化旅游资源,探索各州市在大滇西旅游环线中的发展之路,展示各州市的独特魅力,为云南旅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助力,为推动云南实现打造世界独一无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添活力。
推荐人: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杨明俊
昆明文化旅游的发展在云南文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滇西旅游环线战略的提出,对于昆明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昆明市文旅局党组书记杨明俊在接受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各个州市在这个环线中一脉相承,不分彼此,各个州市都在挖掘亮点,主动融入大滇西。昆明也不例外,昆明文化和旅游的发展将在取得的成效上继续苦练内功,充分利用科技和文化赋能旅游,转变旅游方式,挖掘新一轮的发展特色和亮点,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
他表示,昆明旅游有很多很有优势的资源,比如昆明的花、昆明的历史文化等。然而,昆明在旅游产品的挖掘打造、文旅人才的培养、政策的研究等方面还存在差距,还没有完全成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而非过境地,昆明旅游要做得还有很多。下一步,昆明旅游将在服务、产品内涵、体验度上着力提升,通过旅游转型来提质增效,围绕“提升一批,改造一批,策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策略,加强智慧提升的步伐,提升石林、民族村等A级景区的体验度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游客互动的份额和内涵,让科技充分赋能予旅游全过程;加大夜间游的产品开发,力争让游客眼前一亮;改造体育项目的传统内涵,使之和旅游体验融为一体,打造成集体验、运动、消费为一体的体育旅游项目;策划一批好的旅游体验项目,引入世界级主题乐园IP,使之成为全民旅游和体验的引爆点;策划饮食美食城项目,建成饮食文化大观园,这样能满足全域旅游的市场需求;储备一批高质量的特色项目,真正使得昆明旅游的发展融入到云南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
精品亮点推荐
昆明:城市文化旅游体验的新发现
曾经青石铺地的老城昆明,四季如春的春城,需要我们重新去认识。发现昆明,踏着青石板路,探寻城市的人文底蕴、精神气质和文化认同,发掘深藏在大街小巷的故事,重新融入城市精神。一个个风景宜人的景点藏身在城市之中。
云南省博物馆,讲述彩云之南的奇幻传奇;官渡古镇,古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安宁八街,低调、平静、祥和;翠湖公园 、陆军讲武堂,昆明市中心的文化底蕴;在昆明老街,喝喝茶、养养花、看看书、聊聊天,享受慢生活;钱王街的最南端,这座大宅便是大名鼎鼎的马家大院。它是昆明民居“一颗印”制式经典,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位于昆明市钱王街,这里是老城区最具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分布着“钱王票号—同庆丰”、小银柜巷8号等众多让人耳熟能详的文物建筑,只见古色古香的青砖白墙老宅,不失岁月的沧桑质感。
勤劳而爱美的昆明人,还特别喜欢种花、养花、赏花、饮花、食花、赋花,形成厚重的花文化,花卉与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建设“世界春城花都”更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
近年来,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花都相关建设工作方案,成为昆明“世界春城花都”品牌建设的行动纲领,加强城市景观升,促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世界春城花都”魅力……
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李文女 文
张昊 图
部分图片由昆明市文旅局提供
责编 抗武阳
审核 孟鹏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