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山寨的节日数不尽,过不完哎呀!不好意思,明天又可以嗨啦~5月30日上午9:00-11:30,羊街乡将在西龙观景台举办梯田人家“库扎扎”民俗文化旅游节。
哈尼族“库扎扎”节
哈尼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群众世代在羊街乡繁衍生息,当地哈尼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保留众多民族文化活动,“库扎扎”节就是其中之一。
“库扎扎”节是哈尼族的宗教祭祀和农事节日。夏历五月第一个属兔日开始,到下一个属兔日结束,历时13天,节庆活动主要在前4天,活动主要展示哈尼族宗教祭祀文化和娱乐交际礼仪文化。
哈尼族“库扎扎”节的来历
关于“库扎扎”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在羊街乡哈尼山寨尚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每年夏历五月初,春耕生产结束时,“伟尊(女)”和“司批(男)”(注:两位神仙的名字)夫妇带着随从,骑着神马到哈尼山寨巡视,为哈尼人驱鬼除魔。
不料,在一次巡视中,“者浪”和“者据” 两个作恶多端的魔鬼偷走了神马,没有了神马,神仙们无法回到遥远的“莫咪萨赞阿代”(注:指神仙们居住的地方)。
知恩图报的哈尼人在“参仆”(注:指哈尼人“驱鬼除魔”的祭祀圣地)做了磨秋,让神仙们骑着磨秋回家,并让下凡人间做哈尼山寨守护神的喜鹊送糯米粑粑回“莫咪萨赞阿代”,以感谢对喜鹊的养育之恩和对哈尼人的保佑之恩。
后来,哈尼人为祈求“伟尊”、“司批”保佑山寨,在每年夏历五月初做磨秋、宰牛杀鸭、舂好糯米粑粑、跳棕扇舞等方式祭拜他们,慢慢地祭拜的日子也逐渐演变为节日。
后人认为,喜鹊身上一个个的白色斑点就是背在身上的一块块糯米粑粑,喜鹊回娘家送糯米粑粑的故事也就慢慢演变成嫁出去的哈尼姑娘每逢过节都要回娘家送糯米粑粑的习俗。
骑磨秋活动和送糯米粑粑,这个古老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我们来聊聊今年的“库扎扎”民俗文化节有什么好玩的?
观哈尼“开秧门”祭祀活动
每年插秧的季节,哈尼人都会在梯田上举行“开秧门”的祭祀活动,意为:为“秧姑娘”嫁给“田小伙”举行大地婚礼。哈尼人聚在一起,插秧时唱歌,休息时跳舞,祈福丰收。据说是驱赶梯田周边森林里的飞禽走兽,警告它们不要来危害庄稼。
开秧门时须选定良辰吉日。插秧当天一早,要备好两个熟鸡蛋或鸭蛋,一碗糯米饭,几根编草席的草,一双蒿枝做成的筷子,置于水田始插秧处,即水田的水口处祭拜。
田埂上,老人在唢呐声中,唱起栽秧山歌,哈尼妇女跳起棕扇舞。
品哈尼棕扇舞
羊街乡是哈尼棕扇舞之乡,2011年,哈尼棕扇舞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通过舞台艺术等表现形式,把哈尼棕扇舞中代表哈尼农耕、宗教、婚恋、服饰等文化元素,集中展现,是不可错过的艺术享受。
与国家、省市棕扇舞传承人共舞
您还可以与国家、省市棕扇舞传承人共跳哈尼棕扇舞,体验跳棕扇舞的乐趣。体验民族舞蹈的精髓,与哈尼人们共狂欢。
赏哈尼梯田美景
哈尼梯田是活的文化景观,每一条田埂是哈尼人的脊梁,每一块梯田是哈尼人祖祖辈辈用生命和血汗垒成的,哈尼云海梯田的壮与美,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的结合,是一代代哈尼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山路十八弯之上,层层叠叠盘山绕岭美不胜收的哈尼梯田美景,等你来打卡。
介绍了那么多是不是有点小期待明天,5月30日带上家人约上朋友游羊街山水、跳哈尼棕扇舞听哈尼民歌、尝哈尼美食观哈尼梯田、享哈尼文化。
来源 热情元江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