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文旅扶贫丨家乡招募乡村振兴人才,他回乡发展旅游,如今...

编者按: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大众旅游的繁荣发展、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文旅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出现了很多新亮点、新经验、新成效。近年来,丽江市各级政府部门、文旅企业也借助产业优势,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效益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旅扶贫模式在丽江不断涌现。

为此,文旅头条融媒体推出“丽江文旅扶贫” 系列报道,深度挖掘丽江文旅产业、人物助力脱贫攻坚的新亮点、新经验、新成效。

(杨寿福 摄)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李亚 通讯员 木文川 文)2020年是丽江市玉龙县实施“回乡创业富民人才引进工程”的第三年,全县104个村(社区)将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全覆盖。自2018年实施引进工程以来,玉龙广大有志青年回到家乡,扎根基层,为玉龙振兴乡村、发展农村、壮大产业书写着干事创业的梦想。今天,一起来听听宝山乡宝山村乡村振兴人才王汉君的故事吧。

诗人艾青曾说:“因乡情而渴望归来,因机遇而选择留下,因落叶归根而获得幸福。”在王汉君看来,在广阔的大地上,每个出去的乡村人都渴望落叶归根。这种思乡之情又恰恰成为了守护乡村、成就乡村的希望和寄托。      

2019年夏天,王汉君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家乡在招募乡村振兴人才的消息。抱着服务家乡的热情,王汉君去报了名。通过选拨,顺利被录用为宝山乡宝山村乡村振兴人才。当时有人说他很傻,放着城里的工作不做,偏偏选择返乡去做这份“苦差”。面对大家的不理解,王汉君还是毅然决然选择返乡。    

这几年家乡发生很大变化,景色优美、民风淳朴;但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依然存在。这让王汉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希望返乡后,能为家乡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王汉君在城里曾做过旅游、汽车租赁、电商,所以他想通过自已熟悉的行业去探索家乡发展之路。通过向业内人士咨询学习,结合家乡的旅游资源,他与同事们一起,想出一条吸引城里人到村子里进行“亲子体验+公益”的旅游发展思路。


宝山乡宝山村环境宜人、物产丰富、一派田园风光,对从小生长在城里的人们而言,充满了新鲜感。如果能打造出集休闲、体验、娱乐、学习为一体的旅游路线,让旅游者可在传统村落留宿、学习、体验生活、品尝农家饭,一定能吸引许多城里的父母带着孩子到村里进行亲子游。在王汉君的努力下,他的“乡村旅游促脱贫”的想法得到了深圳悠点亲子体验公司的支持。按照他的想法,宝山村推出了一条亲子体验旅游线路。

据悉,亲子体验旅游线路投入市场以来,接待点共接待国内游客30批350人。为实现“乡村旅游促脱贫”的初衷,接待点积极聘请村内建档立卡户参与游客接送及接待服务工作,拓宽了40余名困难群众的收入渠道。在王汉君的沟通协调下,深圳悠点亲子体验公司组织开展向贫困户送猪,共建爱心图书角等活动。游客来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出售土特产。截至目前,已推销出售农户家中的核桃油200余斤、白酒400余斤、火腿300余斤。据悉,今年暑期的亲子游家庭正在招募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劳动力逐年减少,闲置的土地也越来越多。王汉君走村入户时常常感慨:“养育了家乡人的肥沃之地不再有人种植,太可惜了。”如何把这些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并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王汉君。

(杨寿福 摄)

一直以来,宝山乡宝山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来源单一。为改变发展现状,王汉君有了把自家田地和周边闲置土地流转起来种植水果的想法。他多次到宾川县学习特色水果种植管理,率先引进原种,种植沃柑10亩。家里没有劳力,他就请贫困户帮忙。挖坑、施肥、养穴、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他都认真对待,渐渐地摸索出了种植门道。为了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他积极主动向村民推广沃柑的种植技术,为他们搭建销售平台。目前宝山乡宝山村共自发种植沃柑面积近200亩,为全村特色产业促脱贫注入新的活力。

乡愁,常常代表着漂泊在外的异乡人对家乡的依恋,对大多数人来说,“乡愁”或许只是停留在余光中先生《乡愁》里的一个名词。但对王汉君来说,乡愁就是要留得下来、发展得好。


宝山乡党委 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代基凯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