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者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她对你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复。——《看不见的城市》
01.我们正在用购物节代替一切节日
如今,大家好像都不太认真地过节了。 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端午节、中秋节成了“粽子节”“月饼节”。这个时代,传统节日似乎只剩下外壳,而食物和礼物成了节日仅存的符号。
02.节日之城“我的家乡,是个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地方”
把生活当作节日来过的地方不多,当你在一年中无论哪个月来到普洱,看到边地盛大的节日狂欢的景象,没准你就能感受到这一点了。 西盟木鼓节、孟连神鱼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还有葫芦节、泼水节、红蛋节......普洱拥有如此多个性化的民族传统节日,有的传承至今,有的变革创新,还有很多依然神秘、深幽,不为外界所知。
其中就有以栖居在中缅边境带上的哈尼族尖头阿卡人为代表的12个传统农事节日,这12个节日以一个年度为周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它们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线索,一直延续着阿卡人对自然和土地的敬畏。
5月,本该是山上下种的日子。(除非寨子里发生死亡等重大事件,否则不能推迟)但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原因不必赘述,为了慎终怀远,我们遵循礼法,在6月进行。
下种节在阿卡语中是“切咔阿培”,意为“生命的起点”,在阿卡人心目中意义深远而重大,有点“重新开始”的意味,在:土活了,下种节开始了,万物重新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这是一个多么简单而永恒的期盼: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岁岁平安。
节日在变化,但节日的符号属性不会变,只要节日还在那里,它就是为了表达什么而存在。所以我们有了一个念想,我们盼望以下种节为契机,以民礼地,以食敬天,开启下半年的美好生活,同时联合社会的力量为传统发声。
03.民族传统年节复兴计划
普洱火塘文化社作为本土公益机构,希望依据过去十多年进行的田野调查所掌握的民族学资料和积累的项目经验,与社区、学术机构、政府等各方合作共创“火塘民俗文化节”,连接城市与乡村,探寻农耕文明温度,构造城市未来。 我们将跟随山地民族的节期,亦步亦趋地将一个个节日完整地呈现出来。公众可以预约参加,也可以通过购买深度体验套餐为项目筹款,支持公益自我造血。
火塘敬献仪式(6月6日)
16:00-17:00
“立寨门”“过寨门““关门”礼
17:00-17:30火塘敬献仪式
我们将在哈尼族阿卡、佤族和拉祜族神职人员和头人的带领下,关上“世俗之门”,跨越“自然之门”,进入一个充满仪式、灵媒和神性的世界。
祭天仪典(6月6日)
20:00-21:00
祭天仪式,举火听经
在阿卡摩巴、佤族头人、拉祜族头人的带领下,点燃火把和明子,行古老的祭天之礼。听阿卡摩巴念“拉咕咕”(阿卡下种经),在唱经中感受到天地的神性和美好,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随后由火塘文化社创始人阿布为大家翻译古经内容,讲解民俗禁忌,赠送阿卡山上传承千年的老种子,邀请大家共同进行传统生态文化保育。
下种仪式暨“心系水源地·人人在行动”志愿者捡垃圾环保行动(6月7日)
7:00-8:30
志愿者水库捡垃圾环保行动
10:00-11:30 下种仪式,祭山祭水祭林
11:30-12:30
下种餐
祭山、水、林,体会自然神性;下地播种,感知四季变化。
树下野餐,与树木草根同食,体验回归山野的乐趣。
典庆狂欢开放日(6月7日)
15:00-16:00
传统美食 DIY舂粑粑体验、彩蛋祝福
16:00-17:00佤族唱调对歌,水酒庆欢
17:30-18:30
少数民族特色手抓饭体验
19:00-20:00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联欢
20:00—20:30
民族影像志放映活动
手舂粑粑,香糯可口;五彩鸡蛋,寓意美好。自己动手制作传统美食,为下半年求个好彩头。
与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唱调对歌,载歌载舞。一杯醇香的水酒下肚,不会冲晕你的头,只会温暖你的心。
少数民族原生态特色手抓饭体验,同时也是无塑料零浪费的垃圾分类科普活动。
饭后还有民族影像志放映活动,在火塘边烤茶化仙,迎来夜晚。
节日是“时空之外的时空”。在节日里,我们知道四时有序,我们感恩天地养育,我们崇拜自然伟大。
通过节日,我们又一次感到和家族的联系,和世界的联系。我们又有了力量,因为我们又感到了自己从哪里来,将来会到哪里去。
我们也重新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共同体,大家应该守望相助。
当然,要在现代化冲击下突破城市的人造环境,探索出一条直通自然的生命进路,也许非常困难。但我们还是充满信心,因为一粒火种的传承,虽然微小却坚韧,它有着抱团融合的美好。 别忙着与世界接轨,却忘了与传统对话。我们在火塘边上等你,一起过节。
来源 麦穗文化Harvestar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