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回归生活” 云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精彩启动

文旅头条讯 (融媒体记者 李元 文 通讯员 马秀娟 图)6月8日,记者在昆明召开的云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闻通报会上了解到, 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非遗传承进万家·健康生活你我他”“非遗代代传·健康常相伴”“传承文化瑰宝·守护自然之家”为宣传主题和主要活动内容,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已经正式启动,从6月5日在线上精彩亮相的“非遗购物节”,到6月12日开始在云南楚雄州主会场举行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非遗回归生活”是本届活动的最大亮点。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介绍,云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今年以网络平台开展为主,重点围绕传统体育、传云南楚雄州主会场统医药和餐饮类非遗项目,开展非遗宣传、传播等活动,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德聪通报活动情况

据悉,本次宣传展示活动准备充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近年来云南省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6月12日至16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将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楚雄市联合举办。届时,还有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呈现给广大网友和网民。

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徐东介绍筹备工作情况

据介绍,云南楚雄州主会场活动将以传统体育和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的现场呈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成果在线上展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同时,主会场线下线上“非遗购物节”,不仅让很多固有的消费群体能够集中享受到非遗的饕餮盛宴,也让更多年轻群体参与消费,既满足年轻群体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在购买、使用非遗产品的过程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精彩看点

云南省共有12项省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如打陀螺、彝族摔跤、傣族传统武术、沙式武术、点苍派武术、高跷舞狮、清拳、射弩、吹枪、嘟哒哒等项目有助于强身健体、缓解压力、提高人体免疫力,简单易学,流布广泛,疫情期间成为居家群众的日常锻炼方式。同时开展的线上名师的传统医药网络讲座,向广大群众有效宣传普及了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的医学知识。

“非遗购物节”活动将帮助非遗传承人实现手艺价值,促进非遗传承。云南省开展线上“非遗购物节”活动,组织个旧锡器、楚雄彝族刺绣等非遗项目在快手、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云南公共文化云等平台直播带货;设计非遗购物节推广网页,约定40家非遗网店上架销售;推荐18个非遗项目链接上海“非遗购物节”网络销售平台进行销售;组织怒江州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依托“璞真扎染”淘宝店铺,采取“委托代销产品”的方式进行网上销售,实现传统工艺工作站助力精准扶贫。

主会场活动一览

6月13日上午九点,将在楚雄开发区市民广场组织举办云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

6月13日-15日,每天上午和晚上各举行一场传统体育和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每天上午9:00至12:00,晚上18:30至21:30,传统医药和餐饮类、传统技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示;

6月13日-15日,线下“非遗购物节”展示,共有38项非遗项目参展,同步开展文物展示及鉴赏,法律和旅游宣传咨询等活动。

线上活动一览

6月5日19:30—20:30,举行云南省线上“非遗购物节”,个旧锡器、楚雄彝族刺绣、普洱茶制作技艺、鹤庆银器、大理白族扎染、建水紫陶等非遗项目在快手、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云南公共文化云等平台直播带货。


6月10日19:30—20:30,举办传统医药网络讲座。邀请云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名中医张超作题为《中医为您的脂肪肝“减肥”》的讲座,宣传普及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质的医学知识。

6月5日起,每周五在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展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记录成果,共展播20期。

数字链接:

云南文物保护:自2007年我省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0998处,总数由原来的5300处增加到14704处,增幅位居全国第五位;全省共有文物保护单位5025项,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90处,中国传统村落709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二;154个村被国家民委纳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录”。全省共调查登记可移动文物419895件套、784196单件,数量位居全国12位。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5个,其中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并流、石林和帽天山古生物化石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全省共有省级备案博物馆147家,今年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共举办展览963个,策划组织教育活动2444次;免费开放参观人数总计达2599余万人次。

云南非遗体系完善:现有国家、省、州(市)、县(区)四级非遗保护项目7631项。其中,国家级105项、122个保护责任单位,省级450项、610个保护责任单位,州(市)级2103项,县(市、区)级4973项;其中,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认定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054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25人、省级传承人1306人、州(市)级传承人2302人、县(市、区)级传承人7321人。划定85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实行整体性保护,迪庆、大理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4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企业列入国家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公布设立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28个;启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12个;全省各州(市)、县级共建成60个非遗博物馆,1021个传习馆所(点、室)。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