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昆明公共机构垃圾强制分类率要达100%

6月5日,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印发城乡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工作方案、“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3个方案分别明确了今年下半年在拆除违建、垃圾分类及公厕建设方面的工作。

其中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提出

■  今年昆明市主城区范围不少于90%的街道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90%以上;

■  “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年底前昆明将新建城市公厕79座,实现行人步行3—5分钟可如厕的目标;

■  城乡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今年昆明要确保完成卫星遥感监测疑似违法违规建筑2500万平方米以上的目标任务。

垃圾分类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90%以上6月5日,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发布《昆明市2020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今年,昆明市主城区范围不少于90%的街道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90%以上。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5%以上根据《方案》,今年,昆明市主城区范围不少于90%的街道、其他县(市)区县城所在地(城市建成区)所有街道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在全市涉农乡镇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90%以上。同时,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年底前,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形成相应的规章和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在进入焚烧和填埋设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5%以上。

在生活垃圾分类扩面工作上,昆明市将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领导带头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努力形成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五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格局。

党政机关和学校 、医疗机构、科研、文化 、出版、广播 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码头、体育场馆、演出场馆、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要率先实行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年底前,公共机构强制分类率达到100%,其他单位前端分类设施设置率、参与率大于80%。

餐馆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及酒店用品根据《方案》,昆明市将持续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其中,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将定期对酒店进行检查考核,确保所有酒店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洗发水、沐浴露等不提供小包装,换成可重复利用或添加使用的产品。同时,在全市所有餐馆开展“光盘行动”及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餐具行动,鼓励消费者按需点菜,剩余饭菜打包,厉行节约、源头减量。

针对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必须实行分类运输,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加强生活垃圾运输管理,规范运输许可,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明确车辆涂装和标识,严格执法检查,禁止各类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中转站点应满足分类运输、暂存条件,符合密闭、环保、高效的要求。2020年主城区新增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车辆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相匹配。

针对厨余垃圾收运管理系统,除了制定下发厨余垃圾收运管理规范外,将根据厨余垃圾数量、种类,规定具体收集时间、频次,并根据厨余垃圾收集点分布现状,调整优化厨余垃圾收集路线,配置标识清晰的厨余垃圾专用收集车,分类收集,规范密闭收运,日收日处。年底前,昆明市要实现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能力达到500吨/天。积极推动党政机关、公共机构等设集中供餐食堂和具备条件的社区、小区、商业区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选取规模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市区两级党政机关集中供餐食堂、社区、农贸市场等率先建设厨余垃圾小型设施,试点就地无害化处理。

公厕建设


今年实现行人步行3至5分钟可如厕近年来,随着“厕所革命”的不断推进,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找厕所、用厕所都越来越方便,在昆明还催生了不少“最美”公共厕所。《昆明市2020年“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昆明市人民政府同意对外发布,2020年底前,昆明将继续新建改造城市公厕,实现行人步行3—5分钟可如厕的目标。

根据《方案》要求,2020年6月底前——

■ 昆明市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地铁站、铁路高铁站点、机场、城镇建成区内加油站点、重点旅游城市(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安宁市、晋宁区、石林县)、省级特色小镇(寻甸县龙凤湾小镇)已建成城镇公厕需达到“三无三有”(无粪便、无臭味、地面无水渍,有手纸、有洗手液、有香薰),

■ 其余县(市)区城镇公厕和全市所有医院、学校厕所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要求。

实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卫生环保、如厕文明”的目标。

2020年按照A级旅游厕所建设标准,新建城市公厕79座、改建53座,达到《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中城市道路商业性路段400米、生活性路段400—600米、交通性路段600—1200米设1座公厕,行人步行3—5分钟内进入厕所的要求。同时,乡(镇)镇区全面消除旱厕,全市城镇公厕实现由数量向质量的提升转变。

2020年,新建、改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159座,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智慧厕所建设,提高智慧服务。

针对农村厕所,2020年昆明市将改造建设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325座,实现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1座以上无害化卫生公厕全覆盖。此外,改造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75227座,一类县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0%以上,厕所污粪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二类县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85%以上;三类县按照计划数稳步推进。

2020年,全面消除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下404所学校414座旱厕,全面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厕所标准化建设。

拆除违建

今年完成2500万平米疑似违建监测任务,8月30日前完成62条道路两侧违建治理。

6月5日,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发布《昆明市2020年城乡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今年要确保完成卫星遥感监测疑似违法违规建筑2500万平方米以上的目标任务。

2020年城市违建拆除工作,主要按照“消化存量、严控增量、建立机制、确保长效”的总体目标,以主城八区、空港经济区、晋宁区为主,其他县(市)区城镇集聚区为辅,高速铁路沿线安全保护区范围外、高速公路沿线控制区范围外、出入城口、景区及公园周边、滇池一级保护区范围外、阳宗海保护区周边、火灾隐患点等为重点,分梯次、分区域、分类别开展全市城乡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工作。拆除工作将采取宣传教育、常态巡查、调查核实、图斑对比、依法处置、检查验收等措施,确保完成卫星遥感监测疑似违法违规建筑2500万平方米以上的目标任务。

时间安排

8月30日前,昆明市将开展主城区至呈贡重要路域两侧村庄违法违规建筑重点专项治理工作,完成各类违法违规建筑219万平方米的工作任务、62条道路两侧各类违法违规建筑214万平方米的工作任务。

11月30日前,完成以主城八区、空港经济区、晋宁区为主,其他县(市)区城镇集聚区为辅,高速铁路沿线安全保护区范围外、高速公路沿线控制区范围外、出入城口、景区及公园周边、滇池一级保护区范围外、出入滇池河道两侧控制区范围外、阳宗海保护区周边、火灾隐患点等为重点,经辖区政府、管委会核实确认的治理工作目标,2020年完成各类违法违规建筑2066万平方米的工作任务。

全市还将开展滇池一级保护区及出入滇池河道两侧控制区范围内违法违规建筑专项治理工作、市管高速公路沿线产权范围内违法违规建筑专项治理工作和高速铁路沿线、普通铁路沿线安全保护区范围内违法违规建筑专项治理工作。

责任单位辖区政府(管委会):本辖区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

城市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组织队伍协助各县(市)区开展治理拆除工作,负责对向违法违规建筑供水、供电、供气的单位进行处罚;负责建立完善违法违规建筑数据库,对符合规划、具备条件的拆除地块进行绿化、美化,建立公园绿地。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对违法事实进行认定,及时向属地政府进行专项报告,提出拆除违法用地上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议申请。还需负责按照违法建筑处置部门的书面通知,对违法建筑不予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手续,不予出具相关证明;负责对疑似违法建(构)筑物的合法性进行认定,并函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对附有违法违规的建(构)筑物,在违法建(构)筑物未整改前,采取限制办理产权转让、抵押、租赁等手续;对违法违规主体,取消评优评先资格,记入不良信用记录。

来源 云南发布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