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作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强调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工作难度大的县乡村,按照“五个一批”的办法,强化分类施策、挂牌督战,着力攻克最后的堡垒。“思为行之始,行为思之成。”丽江市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举全市之力补短板、强弱项,打硬仗、攻堡垒,坚决夺取丽江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聚焦思想到位、行动对标,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引向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脱贫、如何脱贫、如何保证脱贫效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两个确保”的目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六个精准”的扶贫方略、“五个一批”的实践路径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要增强使命感,学深悟透重实践。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涵盖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战略任务、工作格局、政治保障、科学方法等方面,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科学方法,学懂弄通才能明确方向、坚定前行、夺取全胜。丽江市委坚持把学习重要论述作为常委会集体学习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首选议题,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和交流研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学习贯彻落实走向深入。各级各部门严格执行学习制度,创新方式方法,联系实际、带着问题,把学习重要论述抓实抓具体,通过学习主动扛责任、解难题、促攻坚。同时,我们坚持把学习领会重要论述作为首要任务,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624期,培训各级各类扶贫干部12.5万人次,其中地方党政领导干部6000多人次,实现脱贫攻坚5类干部培训全覆盖。通过常态化的学习培训,使学习重要论述的过程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认识、统一行动的过程,转化为掌握本领、展现作为的过程,形成了丽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二)要增强紧迫感,立行立改解难题。习近平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其切入点都是坚持问题导向,彰显了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勇气和担当。在重庆考察期间,总书记主持召开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落实重要论述,打好脱贫攻坚战,就是要奔着困难去,聚焦突出问题精准发力。丽江市坚持自检自查自改与狠抓各类反馈问题整改相结合,真正把问题找准找实,深入推进问题清零,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方面,我们通过深入一线,紧盯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各项指标,通过自我查摆、交叉核查、层级巡查等方式,对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梳理,动态发现问题,列出整改清单,拿出管用办法,对问题进行逐一销号,使“六个精准”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如我们在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全面清零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查摆、自加压力,改造非“四类重点对象”无力建房农户C、D级危房7913户,修缮“不遮风避雨”农村住房19509户,全市农村住房实现历史性改善,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一方面,对上级各类巡视、巡察、考核和审计反馈的问题,我们按照“整改不力是失职、不抓整改是渎职”的态度,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逐项对照、举一反三,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目前,全市累计整改各类反馈问题65类288个,做到问题清、户户清、村村清、县县清,为丽江高质量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要增强责任感,苦干实干见真章。总书记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脱贫攻坚战是一场大战、一次大考,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丽江市聚焦目标标准,实行挂图作战、对表跟进,做到一环环扣紧,一级级衔接,持之以恒狠抓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实行对单整改、对账销号,确保各项部署步步不虚、环环相扣、跟踪问效、久久为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挂联贫困县,逐县专题研究和部署推动,深入一线指挥协调、挂牌督战;各级全力以赴、尽锐出战,实行县级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全覆盖,在脱贫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全市实现了4.43万户17.87万贫困人口脱贫,玉龙县、永胜县高质量脱贫摘帽,群众认可度分别达97%和99.56%,宁蒗县基本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区域性、整体性绝对贫困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
二、聚焦过程扎实、结果真实,锤炼严实作风坚决打赢决战决胜收官之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脱贫攻坚到了收官之时,再叠加疫情影响,需要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将严实作风贯穿始终,确保交出满意答卷。
(一)坚持靶向施策,落实精准理念不走样。总书记多次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特殊性以及扶持对象的特定性、致贫原因的多样性、考核评估的严肃性,都要求我们把精准理念贯穿脱贫攻坚始终。与扶贫相关的识别、退出、帮扶等,一定要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要死盯任务目标,下足绣花功夫,万万不可大而化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要在推动中改进,在改进中推动,在推动中提升,因时、因地、因人精准扶持,使政策、资金、项目、人力等方面的支持,精准覆盖到村、到户、到人,确保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丽江市探索形成12个人不分组、采取“六查六看”和“七步工作法”,定期不定期开展遍访、实现“六个精准”等一批好做法,在常态化动态管理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责任、政策、工作全面落实,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同时,脱贫出列后,我们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坚持以产业就业为核心、以扶智扶志为重点、以政策兜底为保障、以乡风文明为引领,“扶上马”后,再“送一程”,持续巩固和提升脱贫工作成果。
(二)坚持服务为民,践行群众路线守初心。脱贫攻坚是最重要、最直接的群众工作。只有心里装着群众去干工作、破难题、解民困,才能摆正同贫困群众的关系。扶智扶志是最考验扶贫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一项工作,特别是群众落后的思维观念、生活习惯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教育和引导,把“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贯穿脱贫攻坚始终。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扶贫干部要“低姿态”,多与贫困群众交心、交情,不厌其烦加强思想教育,说一遍不行就说十遍,说十遍还不行就领着做、带着干,不能担心丢面子。同时,通过推广“爱心超市”、“5分钱”工程、红黑榜等激励措施,探索创新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才能真正拔掉“穷根”,摘掉“穷帽”,改变“穷相”。永胜县东山乡贫困户陈朝云,常年醉酒卧床不起,工作队坚持精准帮扶,并轮流在其床边交心谈心,苦口婆心劝其戒酒,甚至为其洗衣服,打理个人卫生。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队的真心真情感动了陈朝云,“酒罐子”终于戒酒,改掉了陋习,过上了新生活。类似的扶贫事例,桩桩件件不胜枚举。广大扶贫干部只有把贫困群众当家人,把扶贫之事当家事,才能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这一道必答题。
(三)保持攻坚激情,做到敬终如始夺全胜。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奋斗,丽江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扶贫政策更加精准、问题整改成效更加明显……但我们也非常清醒地看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还有一段距离。丽江贫困程度深、经济实力弱,目前还有2789户9427人未脱贫,多数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再加上疫情影响、巩固提升压力大、解决相对贫困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夺取全面胜利不是一冲锋就能实现的。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最后收官阶段,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在面对深度贫困地区和巩固脱贫成效这两项硬骨头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理清工作思路,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起来,在对接群众的需求中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在持续构建增收致富路径中激发群众发展动力,打牢乡村振兴的基础。每名党员干部都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在热度、力度、深度上下足功夫,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三、聚焦脱贫质量、小康成色,全力推进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
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丽江市坚持把消除绝对贫困与实现稳定脱贫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以建设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为抓手,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平道路。
(一)是画好蓝图,精准发力。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守住环保底线,划定生态红线和土地利用上限,突出前瞻性、整体性、协调性和乡村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编制好市、县(区)、乡(镇)三级乡村振兴规划,确保留得住田园、保得住村落、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立足丽江资源禀赋,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编制《丽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丽江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总体规划》,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把金沙江沿岸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绿色经济带,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
(二)是抓好产业,打牢基础。聚焦绿色发展,全力打造绿色经济,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助推乡村振兴。在丽江市境内615公里的金沙江沿线,通过建设100万亩高产稳产标准农田,实施100 个光伏提水项目,建设100多万亩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集中养殖100万头生猪,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培育100亿元以上产业的“六个一百”工程,打造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推进产业扶贫全覆盖、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农业保险全覆盖“三个全覆盖”,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同时启动了总投资160亿元的丽江市林业生态扶贫项目,一期工程将建设国家储备林工程7.4万亩,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工程11.69万亩,生态修复工程2.75万亩,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三)是治好环境,扮靓乡村。完善乡(镇)村规划,强化引导和管控,建设美丽乡村。全市除中心城区及县城所在地以外的55个乡镇编制了总体规划,辖区内行政村、自然村实现村庄规划及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全覆盖。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干干净净迎小康。全市累计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7.9亿元,91.23%的乡镇(镇区)和89.78%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67%的乡镇镇区实现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实施乡镇(镇区)公厕改建125座,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改建199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建24748座;完成162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创建美丽乡村39个,创建省级卫生乡镇21个、省级卫生村219个;村庄保洁员自然村覆盖率达84%,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覆盖率达89.73%;建立乡风文明红黑榜制度,社会风气持续好转。通过综合施策,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个个干净整洁、秀丽宜人的美丽村庄正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初心不改,未来可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丽江市将对标一流、争先进位,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继续奋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必将如期实现。(作者: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 何玉兰)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 沈艺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