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走进楚雄彝人古镇,开启非遗文化之旅!

6月13日

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快随小楚一起到彝人古镇拾遗

寻找隐藏在市井中的匠心佳作!

彝族刺绣

一块棉布,一捆丝线,一根绣花针,一双巧手……在彝人古镇里,随处可见正在刺绣的绣娘,她们临街而坐,用一针一线绣出日月星辰、花鸟树木,绣出马缨似火、山茶争艳,绣出喜鹊闹梅、蝴蝶采花,绣出世间万物的色彩斑斓。


据了解,彝族刺绣有平绣、纸花绣、打籽绣、数纱绣、包花绣等五种技法,绣品多为服饰系列,图案多为花鸟虫草,颜色以红、绿、黑为基色。彝族妇女由心而出,随心所欲,构图形象生动、逼真,花纹对称工整,图案醒目耀眼,花朵层层套叠,色彩对比强烈,缝制工艺精美雅致。


香囊制作技艺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将多种香味浓烈的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用五彩丝线缠绕而成,多用于提神、辟邪、祛病,也有传情达意之用,既有神圣的仪式感,又有含蓄优雅之美。


香囊内含植物草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色彩鲜艳,玲珑可爱。香囊可以作为礼物,送与孩童,期望辟邪驱瘟;赠与长辈,祝愿长寿无疆;赠与友人,意味君子之交。还可以挂在床头、窗边作为装饰,放入衣柜薰衣驱虫,挂在车里作为挂饰。


棕编技艺

棕编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这门手艺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十分复杂,要想将一片平凡的棕榈叶变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要经过选材、分叶、编织等多道工序,非常考验人的耐性和毅力。


在古镇彝人部落,棕编艺人拿着一片棕榈叶,拉、叠、剪、穿、扯……一只栩栩如生的棕编小动物就制成了。艺人前面的桌子上,摆着小鸟、水牛、知了等各种编好的动物,造型精巧逼真。


糖人

中国人喜欢在饮食上下功夫,有人把食物做成了诗,有人把食物谱成了曲,有人把食物做成了“玩具”,糖人就是其中一种。制作糖人的材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


彝人部落里有一位做糖人的手艺人,他总能把一勺小小的糖稀在短短几秒内,千变万化,一会儿变出个孙悟空,一会儿变出个白龙马……普通的材料、简单的工具、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既美好又富有温度的物品。


三弦制作技艺

三弦是彝族男女跳歌场上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承载着彝家人热情好客、热爱生活的情感。每逢佳节,彝家人总会聚在一起,弹起三弦,唱起彝家小调,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左脚舞。


在古镇彝人部落的民族风情街,有一家专门制作三弦的工坊,老板一直用传统的方式手工制作三弦。三弦制作过程繁琐,共有几十个步骤之多,从剖解木料到设计花案、雕花、刷漆、上弦,全手工完成,每一把弦子,点点滴滴倾注的都是心血。


根雕技艺

古镇里,有多家根雕艺术品店,里边的很多根雕作品都融入了彝族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根雕手艺人凭着高超的技艺,为来自大自然中不起眼的枯树根赋予了新的生命。


除了这些,彝人古镇里还有毕摩文化、铜银器制作、手工彝家小灶酒酿制等非遗“好戏”,快来开启一场非遗文化之旅吧!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银娟  文

李银娟、彝人古镇  图

审核 胡四美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