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难遇!“立竿无影”+“日偏食” 两大天文奇观齐现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6月21日是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过后,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太阳“转身”。在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每年夏至日都举办丰富有趣的活动,尤其是立竿无影的科普体验活动,深受天文爱好者的喜爱。

今年更有意思的是,夏至日的立竿无影遇见了“金环日食”,两大天文奇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学生们聚集于此,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科普中心主任汪洵浩的带领下,400余人一同探秘神奇的宇宙世界,现场热闹非凡。


上午8:30,记者就在标志园里遇见墨江一小的同学们,大家围坐在日晷广场,在天文馆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动手制作日晷。指导老师还为同学们科普了日晷及北回归线的相关知识。

“北回归线也叫夏至线,贯穿墨江,这里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太阳直射点自南移至该线时,折而往南返回,这是每年一次的奇观,而且今年同时遇到了日偏食,这样的奇观大约要200到300年才能见到一次。”汪洵浩告诉记者。


中午13:30,大家围着日晷广场旁的观测标杆,听老师的讲解,一同学习天文知识。“天文知识很奇妙,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了解更多天文现象。”“我对日晷比较感兴趣,古人的计时方式让我想更多了解这些精妙的中国历史文化。”几名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告诉记者。



下午15:30,普洱地区“日偏食”进入初亏阶段,园区工作人员为大家发放日食观测滤镜,并叮嘱不可肉眼直视太阳避免灼伤。此次日食持续时间约一个半小时,17:10太阳复圆。

观测活动结束后,园区还准备了包粽子体验及非遗文化——哈尼刺绣展演,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有不少游客是专程从外地赶来观测“立杆不见影”及日偏食奇观的。“趁着周末带孩子来逛逛景区,同时还可以让他学到不少知识。”一位带孩子的游客告诉记者



除了这样的节日活动,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在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开展天文研学方面的冬令营、夏令营,让更多的人了解星宿文化,通过活动来增长大家的见识。


“一直以来,墨江充分挖掘科普教育资源,展示墨江人文地理风貌。通过夏至日活动,将‘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更好地向外推广,同时借助北标园天文科普基地,不断丰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墨江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郭剑勤告诉记者。

文旅头条融媒体实习记者 周思雨 文/图

戴铮 视频制作

责编 陶优

审核 孟鹏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