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妖精”山老腿


马帮美食

在剑川,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腌制火腿,厨房里,不灭的火塘上总有那么几只山老腿。有人认为,剑川味道最好的火腿是老君山镇的官坪火腿。官坪人腌制火腿很有讲究,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来选杀猪的日子:那是一年节气中最好晾肉的,被官坪人叫做“生噶”的那几天,用他们的话来说,在“生噶”期间杀的猪,猪肉不会霉变生虫,更不会腐烂,味道自然就好。

官坪火腿跟别的火腿不一样。其他地方的火腿大多带皮、带猪蹄腌制,官坪火腿则是剔除了肥肉和猪皮,也去掉了猪蹄子。在“生噶”期间,村人互相帮忙把猪杀了,把火腿和各种肉抹上盐(火腿要抹一定时间),在大缸里分别腌制一段时间后拿出来悬挂晾干水分,然后在屋檐下慢慢用松柴烟熏(用其他树种的柴熏的火腿相比之下不够香),一定时间后就成了香喷喷的山老腿了。

所谓好盐淬好腿。历史上,剑川的弥井曾是滇西一带产盐的旧都,“明朝是弥沙井的繁盛期,产销两旺。明初,弥沙井设灶83丁,每丁月课689斤。这样,每月有记载的盐课就有57000多斤。”且“当时西至永昌、缅甸的马帮要从这里进入顺荡、诺邓等井,北上丽江的藏族马帮经兰州(今上兰、马登)到德钦,再进入西藏,或驮盐、或运茶,都要从弥沙经过。”所以也有说法称,山老腿是茶马古道佳肴菜品之一,是马帮时代“滇藏茶马古道”上马帮必备的佳肴。


千年传统工艺

在剑川,山老腿代表的其实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山里的老火腿,另一个指的是李四坤开的山老腿火锅店。“山老腿”这个名字本是李四坤为了与其他食铺相区分,请人为自己店里营生的火腿火锅取的名字,后来随着店铺的名声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山老腿”就逐渐演变成了剑川一道独特的美食。

李四坤的山老腿店就在剑阳大街,是2009年开的。“2009年以前,我一直在剑川招待所上班。”那时的招待所,也算是当地有名的宾馆,前来旅游住店的人很多。“来这儿旅游的游客,都会寻找当地的美食。我们说当地有鱼,但下关的木瓜酸辣鱼名声在外;我们推荐牛肉,西藏的牦牛肉味道更好。”这让李四坤一时语塞,也让他意识到,剑川真的缺少能代表本土风味的美食,他想到了自己老家的火腿。

李四坤的老家在剑川县石龙村,是当地有名的白族村寨,有一项传承千年的传统技艺——做火腿。“小时候的印象中,村民家家户户都会做。每到逢年过节,或是家里办喜事,火腿都是农家餐桌上最受重视且少不了的一道菜。”李四坤的手艺就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结果,“从招待所辞职后,我就在县城开了店,没找人专门去学,就是从小看得多、做得多。”如今的火腿制作,李四坤只是纯粹延续了村里千年传承的传统技艺,并未经过任何改良。

腌制火腿,选猪很重要。“做火腿,选用的必须是我们当地的土猪。”李四坤说。在剑川各地区,土猪不吃饲料,吃的是自家的玉米、大麦、土豆、蔓菁等杂粮、蔬菜,这样养出来的猪出栏很慢,但腌制成的火腿肉除了质细、油脂薄外,味道也比别的火腿香很多。“选用的猪,最好是两年半左右的,重量大约在400斤左右。”

石龙村,家家户户都养有几头猪,备着等年底的时候杀年猪。进入12月,正是杀年猪、做火腿的好时候,我们给李四坤打电话时,他刚刚忙完一场年猪宰杀,“在我们这里,杀猪是一定要邀请亲朋好友的,今天我帮你家、明天你帮我家是村里的习俗。”李四坤说:“杀猪也要看黄历,而且一般农历初一、十五是不杀猪的,这也是传统。”

杀猪这天,李四坤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了,选好猪,架好铁锅烧水,跑前跑后地张罗各项事宜,待五、六点钟,就要安排杀猪、切割分块、清洗……李四坤手麻脚俐,指挥若定。通常到10点钟,这场热闹的杀年猪盛宴才会落下帷幕。


一条“好腿”

宰杀后的猪,选一个上好的后腿,剔除多余的肉,割成圆形。制作火腿必须在高海拔、低温、产盐的地方。剑川适宜的气候让火腿的味道更饱满,离石龙村百余公里外有一处盐井,名乔后盐井,“我们现在还是用那边的卤盐。”李四坤告诉我们:“早年村里穷的时候,祖祖辈辈腌制火腿用的就是卤盐。”李四坤坦言,他觉得用碘盐和用卤盐腌制出来的火腿并无很大差别,但“我们就想延续传统的工艺和味道,这才是制作‘原汁原味’火腿的方法。”

盐巴前后涂抹两次。“第一次涂抹好后,腌制四五天,再进行第二次涂抹,然后悬挂在房檐上。”当地村民大多选在每年小雪、大雪、冬至前后腌制火腿,石龙村冬天适宜的低温和湿度,会使火腿自然脱水,过个四、五天,待火腿的滴水流得差不多了,拿到厨房或是通风的空房子里,用烟熏或自然风干。“随着时间的渐移,火腿的外表面会逐渐出现一层膜,肉质变硬,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在李四坤位于石龙村的老家,一间不大的厨房里,整齐地悬挂着一条条火腿,有熏了一年的鲜腿,也有老腿,老火腿整个发黑,品相看上去实在不佳,这都是因为那层保护膜,有了它,夏天天气再热,火腿也坏不了,“火腿下面放着火塘,在下面烧火煮饭,就顺道把火腿给熏了。等到火腿半干的时候,就用香樟树枝、松毛,一天不停地在下面熏。”

最好的山老腿是三年左右的火腿,而对于如何选择一条“好腿”,李四坤有一套自己的经验:“一看腿形,二瞧色泽,三闻味道。”最好的是“琵琶形”或“柳叶形”,这样的火腿形状饱满,有卖相。对于色泽,则是“越红越好”。所谓的闻味道,就是拿一支竹签去戳火腿,抽出竹签后,闻闻上面遗留的味道是否香气浓郁。“不好的火腿就会发霉发臭”。李四坤告诉我们:“好的火腿,一般重20斤,火腿越大越好。”


一半鸡肉 一半火腿

即便是平时,李四坤的店里也是高朋满座,“一天平均能卖出200斤火腿。”李四坤专门配备了好几个仓库来储存火腿。自家做的火腿不够用,李四坤也会向村民购买些正宗的山老腿。

在桌上坐定,最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就要上桌了,这就是店里的招牌——山老腿火锅。李四坤从屋外端着山老腿走近,我们就闻到了香气。火锅上桌,汤面油光透亮,黄澄澄的高汤里,一片片红彤彤的火腿肉色泽油润,香味浓郁。火腿肉质细腻,边缘部分有一层薄薄的皮,肥而不腻。山老腿下面,是一小坨一小坨的鸡肉。“山老腿火锅,事实上一半是鸡肉,一半是火腿。”火腿的浓香和鸡的味道得到充分的配合,撩人食欲。“这种吃法,也是我们那里的传统吃法。”李四坤说。

“鸡肉和火腿是分开煮的。”腌制好的山老腿,先要用柴火烧,待表面的皮子烧透,就刮洗干净,然后把火腿用斧头剁成一坨一坨的,放入清水里煮三四个小时;鸡要单独煮,“一定要选用当地的土鸡”,为此,李四坤还专门搭建了养鸡基地,“都是自己养,平时不喂饲料,山上到处跑。”土鸡不重,“都是三、四斤”,土鸡选好后,去毛洗净,也要放进清水里煮三、四个小时,时间到了,锅盖掀开,香气四处弥漫。

吃山老腿火锅,先要把鸡和火腿熬煮的高汤倒进锅里,待汤沸腾后,先放入新鲜的野生竹笋,“放入竹笋,是为平衡营养。”煮沸后先放鸡,再放入切片的火腿,汤涨起来后就可以食用。夹一片山老腿,蘸上李四坤用当地的辣椒、花椒等调配的秘制蘸水,鲜香浓郁、舌尖生津,令人大快朵颐。等到山老腿吃得差不多时,放入一些新鲜时蔬,“我家店里搭配山老腿火锅的素菜都是当地的山茅野菜,有板蓝根、龙爪菜、苦刺菜等。”荤素搭配,口腹得到酣畅淋漓的满足。

除了山老腿火锅,当地山老腿的吃法还包括炒、煮、蒸等。炒山老腿,程序简单,先把上好的山老腿切成片,待油热后,放入锅中翻炒,只加入胡辣椒等简单调料就好;煮,则是用温水炖煮,火腿切成片或是坨都可,煮好的火腿要配上蘸水才好吃,“蘸水都是自家秘制的,里面主要有辣椒、花椒、生姜等。”蒸火腿则是把火腿切片,放入蒸锅中蒸五六分钟,“吃的时候不用沾蘸水,要保持它原生态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