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县简介

澄江地处滇中,抚仙湖水清澈晶莹,以盛产鱇鱜鱼而闻名于世。盛产稻谷和水产品,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称誉。

澄江县地处滇中,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东南面。县城距昆明市东站52公里,距玉溪市红塔区93公里,属玉溪市人民政府管辖。县境东沿南盘江与宜良县为界,南隔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为邻,西与呈贡、晋宁两县接壤,北含阳宗海与呈贡、宜良两县毗连。抚仙湖水清澈晶莹,未受污染,帽天山演绎5.3亿年前生命大爆发的奇迹,以盛产鱇鱜鱼而闻名于世。环湖东南西背山,唯北面一片平坝,阡陌交错。东大河水库和梁王河两大干渠分东西两边纵横南北。盛产稻谷和水产品,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称誉。

澄江位于北纬24°29'~24°55',东经102°47'~103°04',南北长47.6公里,东西宽26公里,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罗藏山自西向东横亘中部,形成澄江、阳宗两个坝子。最高海拔梁王山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1328米,县城凤麓镇海拔1755米。全县幅员面积77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3.4%,水域面积占18.6%,坝区面积占8%,形成“七山、二水、一分坝”的天然格局。

全县行政区划,元以前无资料查考。明代设置九卫所,编户八里。清沿明制。民国年间稍有更动。1950年以后,随着政体的变更,数易其名。1983年撤销政社合一制,恢复区乡制,设5区1镇。1987年12月,撤区建乡,设右所、九村、海口3乡、凤麓、龙街、阳宗3镇。至1996年,全县设3乡3镇,15个村公所,25个办事处,328个自然村,36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002年末,全县总户数42933户,总人口151591人,其中:农业人口132862人,非农业人口18729人。少数民族人口8260人,占总人口的5.45%。全年人口出生率14.55‰,死亡率6.31‰,自然增长率8.24‰,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

境内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四个气候类型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1.9~17.5℃,极端最高气温33.7℃,极端最低气温-3.9℃。有霜日最多46天,最少9天,轻霜冻5年三遇,重霜冻5年二遇。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相对湿度76%。盛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全年日照总时数2172.3小时,日照率50%。常年总幅射量122210卡/平方厘米。全县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县境内土壤由于不同母质、不同气候、不同地形、不同植被和不同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棕壤、酸性紫色土、红壤、红色石灰土、冲击性旱地土、水稻土6个土类,10个亚类,13个土属,28个土种。以红壤为主,占陆地面积的68.1%,酸性紫色土占陆地面积的13.54%,其余4类占18.36%。现有耕地占陆地面积的15.67%,其中:水田占46.55%,地占53.45%。有林地占陆地面积的35.05%,荒山草地占陆地面积的31.25%。

 

澄江境内湖泊、河水、潭泉较多。南拥抚仙湖,北含阳宗海,东有南盘江过境流域25.4公里。此外,还有大小河道16条,大小潭泉50多个,水利资源丰富。南盘江过境流域落差133米,年均过流量68.65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5.53万千瓦。海口河是抚仙湖的出水口,湖水东流注入南盘江,全长15.3公里,平均宽8米,落差385米,多年平均流量6.4立方米/秒,水能蕴藏量2.4万千瓦。在50多个潭泉中,利用价值较高的是西龙潭、东龙潭和热水塘地热泉。西龙潭位于县城西5公里的蟠龙岗下,泉分左、中、右三湫,水从岗下流出汇为一潭,最大流量2.82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49立方米/秒,平均流量1.1立方米/秒。东龙潭位于县城东3公里华藏山下,流量0.04立方米/秒。热水塘地热泉,在县城东南20公里的抚仙湖东岸,常年水温58℃,流量0.03立方米/秒。全县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2.785亿立方米,人均有水2263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1569立方米,年可控制水量4940万立方米,年可供水量5557万立方米,还有两湖一江容量,过水流量216.97亿立方米。这些水资源已得到较好开发利用。

境内矿藏有煤、铁、铅、铜、石灰石、石英沙、磷等。大多不具备开采价值,唯有磷矿总储量丰富。从抚仙湖东岸渔户村开始,经大坡头、路溪勺、小烂田、麦田湾、九村蛟龙潭、风口哨、狮子山、大山寺,直到阳宗盖板山,直线18公里。磷矿层出露总长34公里,矿区面积48.12平方公里,总储量6.4亿吨,品位高、易开采。

1984年7月,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侯先光在导师张文堂的指导下,在县城东11公里的帽天山发掘出古生物化石群。1987年4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陶南生在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1984年7月,在云南澄江发现的澄江动物化石群,距今5.3亿年,其化石之精美、门类之众多,为世界古生物之最。”1991年,美国《纽约时报》在头版刊发长篇通讯,说“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是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199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灿烂的新谜出现在中国大地》为题,记述了化石的发现经过和科研成果。被国内外的科学家列为“当今自然科学十大难题”,“生命科学五大难题之一”。国家科技部把澄江动物化石群的研究列入“九五攀登计划”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澄江动物化石群列入东南亚优先甲等第四号古生物遗址,并编入《全球地质遗产预选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