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巍山:“非遗”保护名录达89项,代表性传承人110人

文旅头条讯(通讯员 陆向荣 文/图)  每当夜幕降临,位于巍山古城南街的彝族打歌传习所里,总能听到悠扬的竹笛和芦笙的声音,这是巍山县彝族打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字汝民在和当地彝族打歌爱好者和游客在交流技艺。

巍山是唐代南诏国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至今还保留着大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该县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县级文化部门挖掘整理,推出了彝族打歌、彝族扎染、金银首饰加工、南诏古乐等一批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品,使该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巍山彝族打歌是当地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间喜闻乐见的自娱性集体舞蹈,也是巍山流行最广的少数民族文化,早在20世纪50年代,巍山马鞍山青云打歌队就进了北京,向首都人民献艺;上世纪80年代,巍山打歌队一行12人以云南民间艺术团的身份参加东南亚民族民间艺术节,先后在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公演,受到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近年来,彝族打歌多次参加“CCTV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同时成为云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学生的选修内容。

巍山洞经古乐尽管土生土长于当地民间,但其渊源可追溯到“龟兹古乐”和“中原文化”的影响,是研究民族古乐的一份“活化石”,该县对洞经古乐进行全面挖掘整理,出版了《巍山古乐》音像带,巍山古乐团曾多次赴北京、昆明及国外演出,并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录制了长达45分钟的专题。巍山扎染工艺独特精美,传统图案有喜鹊梅花、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产品有服饰、壁挂、桌布、门帘等各种旅游纪念品,共有2000多个扎染品种,是国内外游客抢手的旅游纪念品和馈赠佳品。该县口头文学、歌谣、谚语十分丰富,已出版《南诏故地的传说》《南诏故地的歌谣和谚语》等。

巍山县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投入非遗保护经费,确保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有2000元的传承补助经费,通过激发各类艺术人才创作民间艺术的热情,使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专项资金,制定项目保护实施规划,按步骤有阶段地推进项目的实施,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打歌”,已举办了全县范围的四次彝族打歌比赛,实现了项目的社会化传承性保护,省级非遗濒危项目“高台社火”于2014年开始实施抢救性保护,通过努力,濒危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该县还编辑出版了《民族歌舞进校园普及教材》《蒙舍遗萃——巍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巍山彝族打歌》等一系列非遗读物,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珍爱“非遗”。

目前,巍山县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州级11项,县级72项;有代表性传承人有110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7人,州级5人,县级97人。

编辑 沈艺

审核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