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霞浦:摄影+民宿,旅游新业态

  福建霞浦山海相连,以“国际滩涂摄影胜地”着称,全域旅游风生水起。如何才能让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和海内外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悄然兴起的民宿热,大有可为。作为乡村游的重要载体,霞浦县近200家乡村民宿实现了“建设美好家园”与“振兴乡村产业”完美契合,成为打造具有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朝阳产业。

  民宿投资人大多是玩摄影转行的

  霞浦民宿大发展离不开摄影的“牵线搭桥”。

  宁德市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摄影师郑德雄告诉记者,摄影带来的大量客源和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助力民宿异军突起,而民宿投资人大多是玩摄影转行的。

  2002年,爱好摄影的郑德雄将目光投向霞浦滩涂。“大海不只是外在美,它是活的。随着近海养殖业变身生态‘牧场’,海面上每个季节都有劳作的场景,加上一天当中的潮汐变化,时刻呈现出不同的美感。这些丰富的题材不仅呈现出生态之美,更诉说着鱼米之乡的人文之美。”他说。

  2004年,郑德雄开始投稿参赛,其作品在多个摄影赛事上均取得不俗成绩,渐渐在摄影界打开知名度。

  不过,和郑德雄一样,霞浦早期的摄影爱好者,拍滩涂纯属一种兴趣。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原生态呈现一下子把海内外的摄影家和游客都吸引了过来。

  更重要的是,滩涂摄影升温,带动餐饮、住宿等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摄影快速成长为旅游产业的重点增长点。

  据统计,近五年来,霞浦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39.65万人次,平均增速2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26亿元,平均增速23%。其中,到霞浦滩涂采风、创作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年均约30万人次。

  随着游客对住宿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酒店、民间小旅馆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为提升乡村旅游品质,霞浦因地制宜,加强民宿的策划与设计,塑造“霞浦民宿”品牌。

  “我到过很多地方,喜欢边走边拍,最爱住的就是民宿。霞浦先天条件得天独厚,很适合办民宿。”2016年,郑德雄在眺望滩涂的牛栏岗上租下一处房子,打造出属于他的第一家民宿,供友人免费参观体验,“我做这个民宿不对外开放,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房子可以这么改造和利用。”

  有了郑德雄“打样”,当地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办起了具有地方风情和特色的民宿。

  向着品质化和差异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民宿多了,同质化问题随之而来。如何摆脱“靠天吃饭”的尴尬?

  郑德雄表示,民宿只依托于霞浦这个大环境和自己打造的小环境是远远不够的。不同时机,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民宿的概念和意义都在变化,要广泛传播精品民宿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品牌价值,提高霞浦民宿知名度、美誉度。

  为规范民宿发展,霞浦将乡村民宿列入全域旅游规划大体系,打通交通路网,推动“点线片”相结合,形成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群落。

  网红“半城里”就是精品民宿的代表。在海与岩石相接处,有两栋建在礁石上的民宿,名曰“半城里”。这里有海景露台,傍晚时分,与晚霞对坐,耳目所及皆是海上之清风和水间之明月,让你不经意间收获遗世独立的透彻美。

  女主人李艳拥有一颗诗心。在她眼里,个性化民宿是了解风土人情的窗口,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重在形成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做民宿应该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精准定位,向着品质化和差异化的方向发展。我之所以在海景露台播放露天电影、举办露天音乐会, 是因为想营造属于年轻一代的社区文化,让他们到此体验别样的生活,收获诗意和远方。”

  事实上,在霞浦,还有不少类似“半城里”这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特色精品民宿,其中以三沙镇居多。

  三沙镇地处闽东北翼沿海突出部,是全国着名的闽东渔场所在地。长达40多公里的曲折海岸线及便利的水陆交通,使其在发展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截至目前,三沙镇已开办单体民宿51家,正在打造23家,其中精品民宿有5家。去年,“拾间海”荣获“中国最具品牌个性民宿”,“拾间海”“先生的海”“半城里”等3家民宿入选年度福建民宿品牌。

  把民宿放到乡村振兴全局中谋划

  从整体上看,霞浦民宿起步晚,尚处在探索阶段,规模体量偏小、基础设施薄弱等短板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提升民宿实现致富?

  “民宿不是旅游的末端,而是独立的新业态。民宿不绝对依赖于旅游,客户可以单纯为民宿而来。区别于宾馆的床位和家的感觉,民宿发展离不开人文内涵,尤其需要主人注入情怀。”郑德雄说。

  这话说到了“拾间海”主人刘忠民的心坎上。“乡村民宿方兴未艾,大有可为;全域旅游如火如荼,大有作为。疫情之下,我们将精力主要放在丰富产品业态上,努力打造具有地方风情和特色的乡村民宿示范点,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他说,“拾间海”坚持以“民宿+”为主要发展模式,注重与乡村旅游、文创产业、“互联网+”等融合发展,积极尝试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电商等新业态相融合。

  为改变“躲猫猫式”地下经营,推动民宿产业迈向中高端,霞浦打出组合拳:变堵为疏,适时组织开展乡村民宿评星授牌,并给予相应奖励,以此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发展乡村民宿。目前,全县民宿均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从此有了一张特殊“身份证”;成立乡村民宿发展协调小组,组织从业者前往民宿发展较成熟的地方调研,率先制定出台《扶持乡村民宿发展实施意见》《民宿评定标准》,今年3月,重新修订出台《霞浦县民宿管理暂行规定》,以民宿地方标准规范引导全县民宿科学化发展与优质化经营;充分发挥历史人文优势,将民宿与周边非遗、美食、民俗文化等融入一体,打造精品乡村游线路。

来源 新福建

责编 陶优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