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张海铖 文/图)6月25日-27日,“游云南”在昆明PARK 1903举办了名为“N+集市行乐”的端午节文创音乐市集活动。从白天到夜晚,一个市集,感受人间的烟火,遇见有趣的灵魂,了解一座城市的温度。活动主要从美好生活愿望出发,在“玩”的集市中传承端午文化的魅力,响应集市经济政策,开展七个体验内容,结合云南省疫后产业复苏相关政策,探索云南旅游新模式。
集市经济 助力云南旅游产业复苏
“集市行乐”取自及时行乐谐音,鼓励人们把握时机、追寻快乐。“N+”代表的是民族“Nation”的首字母,也寓意着无限的可能。集市并不是单一独立的个体,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交流的平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擦出的人间烟火,是跳脱于城市浮华的漫时光小世界。
据工作人员介绍,集市的属性决定了它能够兼收并蓄、包罗万象,这里既有传统民族项目亦有时兴流行项目,可以一边体验传统手作的乐趣又一边品尝着美酒哼唱小调。“N+集市行乐”端午节文创音乐市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平均每天有超过1万客流到达现场,手作体验活动的参与人数约有200-300人,有效带动了活动及周边商家的人气。市集活动举行的同时也要求现场参与者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做到不聚集、逐个体验。
“集市经济”是近期中国互联网上的一个热门词汇,也是新的政策支持,中国已从全球疫情中率先抽身而出,允许“夜市、地摊”的重现显然是更接近振兴实体经济业态的一种方式。李克强总理在6月1日考察山东时表示,集市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
端午做集市,是从美好生活愿望出发,在“玩”的集市中传承端午文化的魅力。“游云南”响应时下最热的集市经济、夜市经济政策,结合云南省疫后产业复苏相关政策,通过“N+集市行乐”系列活动带动云南人游云南,让本地游客在节假日期间有更多好去处,用新模式体验新玩法,积极推动疫后云南旅游产业复苏。
七种玩法 体味别样生活方式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N+集市行乐”活动共有七个体验项目,分别为甜点烘培、调酒、花艺、草木染、自制香囊、彩编手绳以及香薰瓶制作。其中最受欢迎的活动是应景端午节的包粽子体验,尤其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他们可以在动手包粽子的学习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手作乐趣,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能够有效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
除了包粽子,彩编手绳、自制香囊以及自制香薰瓶的体验内容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其中,五颜六色的彩绳与香囊,既好看又具有功能性,制作的过程充满乐趣,成品还能送给家人好友,寓意平安喜乐。
市民李先生一家在“N+集市行乐”活动现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平时很少有机会带上一家人来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之中,尤其是小朋友在生活中几乎不会接触到像草木染这样的传统非遗项目,草木染虽然在色牢度上不及化学染剂,它的颜色会在使用中一点点儿变淡变暗,但也正因为如此,颜色似乎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能够通过传统的手作活动体味别样的生活方式,是他们来到公园1903参与“N+集市行乐”活动最大的收获。
还有来自上海的花艺师Lynn,热衷于花艺设计和香薰的她,擅长自然系、森林系以及韩式花礼。以“取之自然,用之自然”为目的,打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花艺,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端午旅游与集市经济的相遇,是“游云南”对新模式新玩法的探索,也吸引到了更多人在疫后对云南人游云南、多元文化市集的关注。让文旅出圈,“游云南”通过探索“N+集市行乐”的新模式,将“旅游”与“集市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把本地文化、旅游特色融入到“集市经济”这种能集中展示、易于集中体验当地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形式中来,形成一个民间创新创意聚集地。通过云南人游云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云南旅游产业带来的冲击,推动全省文旅市场有序恢复发展。
部分图片由“游云南” 供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胡四美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