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东城外古宅里

院中有雅韵

一栋僻静的老宅,双开的黑色木质门扇原本是写着祖训的八字墙,如今祖训已经不在,但门下方两个可以供流浪者避雨、避风的石质“叫花凳”依旧诉说着老主人和善的为人。

踏过“三进阶”,推门而入,迎接我们的是这家民宿的店长Jerry。跟随他转过正对着大门的照壁,抬头就有一株结满了果实的桃树,香甜气味充盈着整个院落,一些熟透的果实稀稀落落掉在地上。在桃树的近旁是一株李子树,虽然还没有结果,但有桃有李倒也相映成趣。

Jerry带我们从侧门进入里面的院子,而非是从正厅直接进入。据说这是源于古代的规矩,贵族家的正门不常开,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从正门进入,只有如接圣旨、放鞭炮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可启用正门。东城外民宿想要秉承老建筑的居住习惯,让客人感受它原有的气质。

走进四合院,宅子的建筑布局更加清晰,仅有的四间客房就分布在里面。院落的正前方是一个小型的会客厅,客厅的两边是两间客房,院落的左右两边则是另外的两间客房。古老的院子到处散发着雅致的气息,在一些别致的建筑细节处,设计者还专门布置了射灯,方便观赏。木梁上皆是精制的雕工,大多数的图案是建水民居中常出现的大象。院落里,木质的六扇屏风保存完好,上面用飘逸的线条描绘了梅花、菊花、荷花、兰花,并洒脱地书写着两首古诗,让整个空间充满了书卷的诗意。小会客厅木门上画有一文一武两位门神,里面的两间客房门上画的则是极具闲情逸致的美女会友图及象征子孙满堂的“五子登科”图。更加令人惊喜的是,每个房间中都设计了一个天井,小小的天井中,花草树木的搭配也同样用心。有的天井中还带有鱼池,身居其中抬头可以赏月,低头便可以观鱼,自在而诗意。

放下行李,走过小院,回到桃树前的大厅。Jerry告诉我们,这栋宅子是建水人刘氏林于宣统元年(1909年)在外做官多年后回乡,于当初勤学苦读的地方修建的。沿袭治学的传统,设计者将大厅布置成了书院的形式。长长的方形桌端正地摆放其间,为了不让这一切显得生硬,还特别订制了灯盏、花器,以及许多别有生趣的小画,这些小景致使得空间雅致又舒心。

我们留意到,书院中摆放着“乡创学院”的牌子。经询问得知,“乡创学院”是专门筹备关注乡村和人才发展的学院,它致力于乡村产业模式的创新、项目孵化和人才培养,利用私董会的平台,汇集行业中一些领袖的智慧,凭借不同圈层的价值连接和耦合,实现多维度的资源聚拢与整合。我们所在的民宿正是它旗下的一个项目,店长Jerry也是其中的学员。目前,乡创学院用先进的引导方式,结合民宿先行者的精华分享和精品民宿的实地探访交流,从苏州、莫干山、松阳、成都、厦门、大理、林芝等地一站一站走来,已经完成了12期的民宿主人课程。Jerry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课程会来到建水。

宅子里还有一个小的侧院,同样种满了花草,有一间单独的房子可以连接到大门。如今这间房被独立出来作为一间茶室,可以供客人煮茶论道。“东城外很适合一大家人或一群挚友包下来居住,它有足够大的公共空间,也能保证每一间房的私密和开阔。它能让你感受到,住下来生活变得别致了。”Jerry说。

老宅也温暖

建水古城历经了12个世纪,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看得出这座不到400平方米,仅仅只有四间房子的宅院,满载了设计师的情怀。更加难得的是,“原舍·东城外”的所在地为建水十大古院落之一“苦地”,“苦地”也就是东城外原来的名字。

“这样的老宅很难得,以前的人家为子女分房会不自觉地将原来的大院子越隔越小,再加上年代如此久远,至今能保存完好实在不易。它的改造者是国家住建部田园建筑奖的获得者王元尘。他在原舍民宿的创办者朱胜宣老师的请求下前来帮忙,只用了21天时间就完成了装修。”Jerry聊道。其实,这已经不是朱胜萱第一次请王元尘来帮忙设计民宿了,但之前都被他一一拒绝。“一个多小时的通话,我被朱总的态度打动了。作为云南人,我对建水有着特殊感情,并且我很喜欢这里的古建筑。况且改造这样一座古宅院,设计师都很难抵挡这样的诱惑。”王元尘说。

在王元尘看来,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历经风霜的老宅子温暖和舒适。“我经常在想象一件事情,过去人的生活真的有那么严肃吗?一些高档酒店做的老宅改造,虽然显得很高大上,但总觉得很冰冷。我觉得建水古人的生活应该是讲究且富有小情小调的,所以我在设计中加入了一些柔软的东西。我希望这里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古代的院子应该有花花草草、游鱼细石,而不是屋子里摆满了古董。”

王元尘的确做到了,阳光下、细雨中,景中有房,房景相依,令人心旷神怡。没有上过色的实木家具搭配着温暖“住进”东城外,似乎是另一种可以感受建水建筑之美的独特旅行方式。

每个房间中都选用了偏暖色的家具来渲染古宅的温暖气氛,许多细节体现着对客人的关怀。床垫加了鹅绒,很软,一躺下就像被舒服包裹了起来;床头上摆放着一盘新鲜的荔枝,上面还有露水,这是Jerry为客人准备的小惊喜;房间的天井中种植的花草并不只是好看那么简单,它们很多还有着驱蚊虫的功效……

书桌上备有两种水,一种是商品化的瓶装矿泉水,另一种则是从东门的红庙大板井打回来的井水。“我们听说,曾经有个年轻人花了三个月在建水学习做豆腐,结果离开建水回到家乡后,还是做不出一样的味道,其实,做建水豆腐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水。专家考证过,建水东门、西门两口井的水质已经达到市面上很多瓶装矿泉水的净化级别,用它来煮茶会更有滋味,并且无论怎么煮都不会有水垢。因此,我们会常常挑来给客人品尝。”

平日里,在不影响客人休息的前提下,Jerry会筹划着在前厅举办一些文化沙龙活动,比如讲解建水的柴烧,重温建水老民居的生活等等。这样的主题活动是对外公开的,路过的游客想进老宅来参观或参与其中,都能被热情地欢迎。这条巷子里还有许多老房子,邻里间友善,本地的邻居见“原舍·东城外”的工作人员都是外地人,有好吃的便会主动拿来与他们分享,而他们也非常欢迎邻居们过来摘果、喝茶,夜以继日,大家就这样平静而亲切地相处着。这或许就是老建筑带来的情感温度。

而他们,想把这座建筑的温度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