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代基凯 通讯员 徐忠明 文)普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厚广博、绚丽多彩,是云南省文化遗产的富集之地。
近年来,随着普洱市各级党委、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普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呈现出了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一批以非遗资源为依托的非遗企业(工坊)正悄然兴起,发展成型,助力脱贫攻坚贡献不小。
2019年初,普洱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后,逐步探索推进“非遗+扶贫”,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在全市范围内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工作,实现普洱市非遗扶贫工坊的零突破。现今,全市共有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非遗企业(工坊)30余家,2019年以非遗为主要产品的销售额达到了6230.8万元。
其中,拥有省级非遗项目《景谷李记谷庄团茶制作技艺》的景谷李记谷庄茶业有限公司,2019年批发额334万元,全国300多家零售加盟店及专柜新产品总零售额1800万元左右;市级项目《景迈手工制茶技艺》产品销售1200万元;市级项目《普洱茶制作技艺—水之灵古茶制作》产品销售842万元;县级项目《傣族手工红糖技艺》产品销售500余万元;省级项目《拉祜族服饰技艺》产品销售300万元;市级项目《景东小黄饼制作技艺》产品销售200万元;市级项目《景东彝族小锅酒制作技艺》产品销售100万元;市级项目《手工霉豆腐制作技艺》产品销售60万元;省级项目《佤族织锦技艺》产品销售50余万元;省级项目《帕亮长刀制作工艺》产品销售50万元;省级项目《彝族刺绣技艺》产品销售30万元。规模型的非遗企业(工坊)正发展壮大,将对普洱的农村脱贫攻坚工作起到更大的助推作用。
拉祜族服饰制作
拉祜族竹编
普洱茶制作技艺-杀青
手工制茶
2019年,普洱市及各县(区)文化和旅游局对全市建档立卡户的各级非遗传承人共101人,合计补助22.25万元,帮助传承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弘扬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在生活上给予支持和照顾,对农村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普洱市将依托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非遗项目与旅游市场,继续打造文化创意产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普洱非遗文化的魅力。
此外,普洱市还将深入挖掘普洱非遗特色食品代表性项目,力争推出众多具有滇西南——普洱非遗特色菜系(美食)。探索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继续挖掘、收集、提升、打造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产品和作品,深度打造提升景迈山非遗项目创意产品,助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动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进旅游景区景点展演,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丰富旅游市场内容、内涵和要素;力争开辟一条精品非遗旅游线路。
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张玉菊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