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泉乡—华宁,地处滇中偏东南,玉溪市东部,位于东经102°49′至103°09′、北纬23°59′至24°34′之间。东接弥勒县,南连建水县,西邻通海、江川县,北倚澄江、宜良县。境内东西宽34千米,南北长59千米,总面积1313平方千米。县城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红塔区53千米,距昆明市148千米。
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东西狭,南北长,崇山峻岭连绵起伏,高山、丘陵、盆地、河谷间杂交错,呈“两脊夹两槽”地形,较大的盆地有宁州坝和盘溪坝。主要河流有南盘江、青龙河、海口河、龙洞河和华溪河,均属珠江水系。境内最高海拨磨豆山2663.1米,最低海拨磨法冲江边1110米,相对高差1553.1米。气候总体属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侯,但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形成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4个气侯类型区,呈现垂直变化大、季节变化小、干湿季分明、地区差异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2016年平均气温16.3 ℃,极端最高气温31.4℃(8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3.5 ℃ (1月25日);年日照总时数 2008.0小时,无霜期268 天,全年总降雨量986.5 毫米,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多88.3毫米。
华宁历史悠久。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就在今盘溪设毋单县。东晋时期设梁水县。唐武德元年(618)开南中,置南宁州,武德七年(624)从南宁州内分置西宁州,贞观八年(634)改为黎州,至元十三年(1276)改称宁州。1912年废州改县,次年更名黎县。1932年改称华宁县,华宁称谓沿用至今。
华宁地灵人杰。“宁州虽弹丸一邑,每多君子之辙。灵秀所锺,精英斯萃,领秀标新,代不乏人”(明翰林王元翰文)。华宁历代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4人,近现代更是人才济济,不胜枚举,他们都为华宁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华宁物产丰富。华宁不仅有富饶的土地资源,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一块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宝地。全县水资源总量4.68亿立方米,径流总量3.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3万千瓦,可供开发量17万千瓦。现已探明的矿藏储量较多的有磷、褐煤、铅锌、石灰石、石膏,其中磷矿储量在13亿吨以上,褐煤储量8000多万吨,还有铜、铁、硅石、银、硫黄等。
华宁有“陶乡、泉乡、桔乡”三乡美誉。 华宁陶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明洪武年间开始烧制,历史上很多陶器精品现已被古玩爱好者收藏,有“陶乡”美誉。所烧制的陶器质地细腻,古朴美观,色彩丰富,产品有建筑陶、园林陶、工艺陶、生活陶和东巴文化陶五大系列700多种,年产陶2000余万件。华宁陶器先后获得过很多奖项。2012年,华宁陶先后参加昆明泛亚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第六届工美杯大赛,荣获2金2银3铜的佳绩;参加七彩云南——宜兴紫砂与建水紫陶对话博览会,荣获特等奖和金奖;参加中国第十三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美术精品博览会,荣获银奖。参加国际爱因斯坦新发明新技术博览会获国际金奖。
华宁潭泉众多,境内有大小潭泉630余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个,有“泉乡”美誉。在这630余口潭泉中,喷涌成河的七犀潭、出水成珠的珍珠泉、梦幻如月的映月泉、可浴可饮的象鼻温泉久负盛名。
华宁是云南省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全国最早熟的柑桔基地县,有“桔乡”美誉。2012年5月,“华宁柑桔”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取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登记证书。2012年6月,“华宁柑桔”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公告,批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第31类),是玉溪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玉溪市知名商标。
华宁风光迷人。华宁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景点有象鼻温泉森林公园、万松山风景区、磨豆山风景区、宁州公园、西沙印月泉、邑格冲民族生态园、华溪万亩桔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