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冷链储藏,这些高铁盒饭美食家打卡后都说好!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实习记者 孙思漫 文/图)出门在外,吃一顿营养美味的饭,睡一个舒服的觉是很多人的基本要求。日前,为让广大旅客出行体验更加美好,吃到一份营养美味的列车餐食,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经过市场分析调研和产品创新开发等,推出了包含32个品种的全新动车冷链盒饭。经过30多天的试卖,于7月10日开始正式在担当的所有高铁动车组列车上销售。

据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昆明生活段餐饮分公司经理黄鹏臣介绍,为全面满足广大旅客不同层次、不同饮食习惯需求,动车冷链盒饭生产基地前期召开多次菜品研讨会。并进行了前后4次的菜品试制,最终研制出了现在的5个系列、32个品种冷链盒饭菜品种类。首批投放了包括酸菜鱼、辣子鸡、酸笋牛肉等10个品种,每套售价15元至68元不等。

据悉,经过冷链物流全程跟踪的菜品在列车上经过240秒的微波加热后送到旅客手中,保证了从口感、色泽、风味、营养上都基本保持了刚刚炒制出来的状态,极大的提升了游客的用餐体验。餐饮行业的食品储存标准是72小时,但是昆铁的盒饭从开始炒制到回收,控制在48小时,48小时后没有销售完的盒饭就统一贴上报废标签、回收。

黄鹏臣说:“在盒饭试供应期间,我们还不断征求旅客的建议,调整菜品的搭配、口味,确保现在供应的餐食更加符合云南本地旅客的口味同时兼顾外地旅客需求,尽力来“调众口”。同时,我们尽力把菜品做到最好,使得大部分旅客都能吃到自己想吃的餐食,以此提升大部分旅客的乘车及就餐体验。”

记者了解到,列车上的饭菜是经过层层关卡把关,进行严格消毒检验之后才进入旅客手上的。第一道关卡是严格把关原材料的品质。

这里的蔬菜全部是由中国铁路昆明集团昆明生活段生鲜配送部经过市场调查之后择优进行采购,验收人员对菜品的生产日期、喷标、菜品质量等进行严格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退回,要求供应商重新配送。

第二道关卡是针对基地后厨人员的。基地工作人员开始工作前要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必须穿工作服、佩戴头套后进行消毒,然后进入风淋间,对工作服进行二次清洁,防止有毛发、衣服纤维等对菜品造成二次污染。


第三道关卡就是对食品的加工及运输。冷链盒饭每天的加工环节分为初加工、熟制、冷却、分装运输四块。每天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左右,工作人员对菜品进行加工炒制,在冷却完毕之后进行包装,然后通过金属探测仪及X光两道检验,确认质检合格后进行喷码,之后对盒饭分装到各个列车的保温箱内,并陆续送到昆明站和昆明南站存入火车站冷库,并保证在第二天列车始发前全部上到列车餐吧内,让第一趟列车的旅客就能吃到美味的餐食。


第四道关卡是对温度进行严格把控。从盒饭进入冷链之后就严格把控食物的环境温度、储存温度、运输温度,确保盒饭在交到旅客手上之前全程不脱离冷链控制,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黄鹏臣介绍,自7月10日冷链盒饭正式售卖以来,得到了大部分旅客的青睐,每天销售量不断攀升。截至7月21日,共售出2万多份。同时,为全面提升广大旅客就餐体验,动车上客运员通过语音广播、手推车售卖等方式,方便旅客点餐用餐。铁路部门提醒,旅客可通过“昆铁+”APP点餐系统,或是到餐吧自助点餐等多种方式购买就餐。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刘珈彤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