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全域旅游推进云南乡村旅游发展

来自国内外的50余位乡村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实践者、特邀嘉宾齐聚一堂,通过主题演讲、论坛互动、案例分享、村落考察、夜谭沙龙等形式,围绕乡村旅游、生态发展、经济分享三个方向,共同探讨乡村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遇,献智中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呼吁共同关注乡土文化传承和传统村落保护。在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到了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并表示云南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发展值得期待。

香格里拉

乡村旅游需要“点线面”结合全域旅游推进

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守英、浙江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周玲强、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张希良、瑞士沙溪复兴工程项目主管黄印武等40余位专家现场分别进行主题发言,重点围绕“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乡村旅游发展与民宿开发”三大主题板块展开交流和分享,重点对“正确认识乡村价值”、“自然、艺术与地域的再生”、“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管理创新”等案例和经验进行研讨分享。

香格里拉

浙江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王婉飞说,全域旅游发展概念和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旅游+农业、工业、林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养生、医药、地产、制造业、信息化、互联网、新型城镇化等,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力。

王婉飞表示,全域旅游就是把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景区景点内部一体化,实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全域旅游的视角下乡村经济首先要有发展模式的指导,要了解当地特色资源,区位环境,交通环境。

谈到乡村旅游,王婉飞说,目前乡村旅游文化底蕴不足,千村一面,缺乏品牌和精品、难以满足休闲度假需求。在推广乡村旅游方面,需要“点、线、面”结合全域旅游推进,当然也不是全面开发,也需要有层次的进行点、线、面逐步推进。点就是抓好景区景点、小镇、村庄的打造;线就是注重旅游道路建设,联通点与点接线同时将道路沿线建成景观带;最后才是在点线结合的基础上,通过重点示范带动效应把一镇、一县(市)乃至全省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

香格里拉

结合全域旅游推进云南乡村旅游发展

“云南是一个乡村旅游资源较好、发展条件优越的省份,发展乡村旅游,对摆脱农村贫困现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位专家提到,在全域旅游时代,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该寻找适应旅游消费群体的新路径,以便更好地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诉求。

香格里拉

云南省旅发委消息,2015年,云南省接待乡村旅游者1亿多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971.41亿元,在旅游总收入中占比达到3成。目前,云南省已建成350个旅游特色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并将于2018年以前创建20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150个旅游传统古村落。

香格里拉

随着乡村旅游热蓬勃发展,到大理周城村、腾冲和顺古镇、临沧翁丁村、普洱那科里等旅游热点地区参观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目前,云南省采取旅游特色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古村落保护开发三种模式分类推进,截至去年底共建成350个旅游特色村和民族特色村寨,极大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依托云南生态、特色种植业等优势,云南省还着力推进以茶叶、花卉、咖啡、特色水果、珍贵苗木和药材等内容的100个农业庄园、家庭农场建设。

香格里拉

​同时,云南上半年发布了《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行动计划》和《重大建设项目表》《全域旅游创建项目名录》,省委、省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融合发展为动力,以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实施传统产品提升、新业态培育等8大系统工程,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旅游产业,推动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到2018年,实现全省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旅游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比重超过40%。实现接待海外游客达70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超过5亿人次(含一日游游客)。游客人均消费由每人次998元增加到每人次1250元,旅游产业总收入超过62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8%,综合增加值占比超过15%;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数超过30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700万人,累计带动贫困人口脱贫6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