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肖玉梅 通讯员 杨曦泠)为切实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交流合作,共同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路径,2020年7月29日——31日,来自迪庆州3县1市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的12人调研团队到访大理。
召开保护实验区工作交流座谈会
7月29日下午,“迪庆—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交流座谈会”在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召开。座谈围绕两地州近年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实践展开,以非遗数据库建设、非遗传承传习设施应用、代表性传承人管理、非遗保护地方性法规出台、抢救性记录为核心议题,双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会人员多来自基层项目保护单位,常年奋战在非遗传承一线,座谈会为他们交流工作经验搭建了极佳平台,会后,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赵向军主任向迪庆州非遗保护中心达摩鲁卓主任赠送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系列丛书。
到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实地考察
7月30日上午,调研团一行来到大理市非遗保护管理所实地考察。杨建华所长详细介绍了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档案管理情况、研究成果出版情况、传习所建设情况、田野调查情况等,来自迪庆州的非遗工作者们实地参观了大理市非遗管理所的各个业务部门,热情交流工作方法与经验,并接受了管理所赠送的非遗保护系列丛书。
到非遗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是宣传展示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7月29——30日,调研团一行参观了大理州非遗博物馆、周城璞真扎染博物馆、巍山南诏博物馆和马帮文化博物馆。
大理州非遗博物馆于2016年11月建成开馆,设有八个展厅和一个非遗活态展演舞台。运用全息幻影成像、电子地图、3D画面等综合陈列手段,重点展示大理州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及相关实物制品,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承培训活动。
周城璞真扎染博物馆于2015年5月建成开馆,设有五个展厅和一个活态体验区,是全国第一家白族扎染技艺主题的民营博物馆。馆藏扎染模板和制品近两千件,现已发展成为综合展示和体验白族扎染技艺的热门景点。
到非遗传习所、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调研
非遗传习所、综合传习中心、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成运行将极大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事业在民间的推行。截至2020年7月,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共建成152个综合传习中心、传习所,涵盖全州十二县市。以传习所的形式让丰富的遗产活态留存于文化原生地,真正惠及社区居民,同时也成为当地一张具有吸引力的名片,成为“非遗+旅游”“非遗+扶贫”的重要突破口。
7月30——31日,调研团一行赴大理、巍山两县市非遗传习所和生产性示范基地做实地调研。他们到访了白族扎染技艺生产性示范基地、白族甲马传习所、泥塑传习所、白族三道茶传习所、白族刺绣专业合作社、白族刺绣传习所、巍山扎染传习所、东莲花村回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巍山布扎传习所、彝族刺绣传习所等,调研团一行就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传习所的建设和传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与环境中,使之成为全民参与传承的“活文化”,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实验区之间的交流互鉴,将有效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郁、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
杨光宇 田文丽 董纤云 图
责编 陶优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