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斗”,是纳西族最传统且独有的饮茶方式。将煮沸的茶汤猛然倒进盛有燃烧着的白酒的茶盅里,发出滋滋的声响,这便是“龙”与“虎”相斗最美妙的时刻。相斗、相交、相融,历经三重境界,最终承载着茶香与酒香,滋味醇厚,香气盈口。
阿飞将茶、酒相融,奏出一曲琴瑟和鸣。他和朋友还喜以茶为馔,或将干叶磨成茶粉,或仅用茶汁取其味,或用茶梗铺盘提香,一桌茶餐让人食指大动,回味悠长。
火塘边的茶香
“一方天地,内不彷徨,错落不齐,恍若草堂……”阿飞的格物堂隐于闹市楼宇,自有味道。阿飞开过酒吧、广告公司,折腾多年。“很庆幸,多年的折腾都是为了寻找。”两三年前,他接触到普洱茶,进而接触到烤茶,自此“上瘾”。生活轨迹因此转变方向,做茶成为他人生的主旋律。阿飞说,格物堂起初是个酒吧,但里面所有的事情都与茶有关。
为喝上一口烤茶,阿飞特意请人在厅堂垒了火塘。就着一杯烤茶、几块烤豆腐、烤鹌鹑蛋,他很乐意跟任何人分享与烤茶有关的故事。阿飞要以“龙虎斗”招待我们。“龙虎斗”,纳西语为“阿吉勒烤”,是纳西族最传统且独有的饮茶方式。将煮沸的茶汤猛然倒进盛有燃烧着的白酒的茶盅里,发出嗞嗞的声响,这便是“龙”与“虎”相斗最美妙的时刻。“龙虎斗”是茶与酒的相交,水与火的相融。 嗞嗞的声音是两者相斗翻滚的过程,也是阴阳融合的过程。据说,纳西族人把这种声响看作吉祥的象征,发出的声响越大,被认为越是吉祥。
端起茶杯,茶香与酒香在鼻尖弥漫,趁热喝觉得滋味浓厚,香气盈口。茶中泛着一点点甜味儿,酒的辛辣味柔和了不少。
以茶入馔
李丛福告诉我们,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也是一种调料,只是很少有人将其运用到其他食材中。自小在茶山长大的李丛福,身为“茶二代”和一枚吃货,追求的早已不再是饭后一杯茶那么简单。将茶和菜肴和谐地搭配在一起,让二者充
分交融,各自发挥特质并相得益彰,是李丛福乐意不断尝试的事。
下午六点半,我们到了格物堂。阿飞依然坐在火塘边。生普炖猪肘已经在火塘上炖了 5 个多小时,掀起罐盖,罐中的汤汁噗噗沸腾着,肘子像用卤汁卤过般颜色厚重。阿飞说,罐中并未添加任何调料,起到上色效果的其实是茶叶。他选择的生普是上世纪 90 年代的,“生普滋味好,层次感更丰富”。猪肘洗净,放入老罐,加入花生、红豆、萝卜,文火慢炖,剩下的就是耐心的等待。我们一落座,阿飞就递上筷子,让我们先尝为快。夹一块肘子放入口中,丝毫没有肥腻感,且入口即化,肉香中弥漫着股股茶香,两者毫无违和,茶为浓郁的肉香增添了一丝小清新,令人愉悦。
火塘的另一边是茶叶炖萝卜,萝卜爽甜,茶汤清澈,丝丝苦涩后回味甘甜。
真正吃茶餐是从一碗稀饭开始的。端午刚过,天气燥热,李丛福用竹叶汁煮稀饭,有清凉去燥之效。饭汤用老熟茶熬制,汤色红亮。稀饭入口,软糯可口,茶香浓郁,竹香清淡。一转眼,一碗稀饭就被喝了个底朝天。市面上有不少茶餐,噱头有余,茶性不足。李丛福所用食材多按时令和节气准备,他更喜欢充分发挥茶的功效,同时兼顾食材秉性。
木桌上,李丛福为我们烹饪的茶餐有茶叶蒸蛋、茶叶炖鸭、酒狂花生、茶叶炒酥肉、茶油煸豆角、茶叶洋芋、茶叶蒸南瓜、凉拌茶叶与黄瓜、农家三宝……茶叶蒸蛋,爽滑可口,茶香四溢。李丛福说,所有的菜品追求的都是食物的本味儿,几乎没用什么调料。就拿农家三宝来说,里面甚至都没有盐,却自带一股清甜。至于茶叶,做每一道菜都要根据菜式决定放多少茶。如果茶叶放多了,茶汤浓度太高,菜肴就会变得苦涩,难以入口;而如果茶叶或茶汤用少了,浓度不
够,菜肴又吃不出茶香味来。这些,考验的都是厨师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
将茶做成佳肴美食入馔,并非当下人一时的心血来潮,其实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茶食”的说法。据唐《茶赋》载,“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不管是将新鲜茶叶直接入肴、将茶汤入肴、将茶叶磨成粉入肴,还是用茶叶的香气熏制食品,那股清新的香气都一样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