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世界大象日 走进我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今天(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这个日子的设立,旨在呼吁人们对身处困境的非洲象和亚洲象予以关注和保护。在我国,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从上世纪末的100多头到2019年底已经增长到约300头。

位于西双版纳野象谷的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每天早上8时,就逐渐热闹起来。这个中心2008年建成,先后救助过20多头野生亚洲象。

观察清理粪便、打扫冲洗象舍、给大象们洗澡后再量体温,做身体检查,这是饲养员们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准备工作完毕后,工作人员还要带象群进入山林,进行野外生存训练。

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饲养员  自建明:本来它就是在山上活动的动物,你不给它经常去的话,天天在那个地板上面,脚底板会坏掉。所以说我们每天要带它到山上,最起码也要七八个小时。因为山上的那些植物多嘛,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野象被救助的原因都不相同。有些是为争夺配偶打斗而受伤,有些是被兽夹伤害伤口感染,也有意外跌落山崖受伤被困的大象,还有因体弱多病被象群遗弃的小象。这些受伤的象在野外被人们发现后送到救助中心,饲养员们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野象,被人们称为“象爸爸”。“象爸爸”陈继铭说,他印象最深的是照顾一头叫“羊妞”的小象。 

2015年8月17日,“羊妞”在普洱市一位村民家的柴房里被发现,因为患病,当时它已经奄奄一息,救助人员把它带回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饲养员们开始精心照料它。可爱的“羊妞”性格活泼,还曾因为呆萌的行为上了热搜。

这个扭动着身体,顺着山坡滑滑梯的小象就是“羊妞”,当时它不到两岁,饲养员把它日常的生活拍了下来发在了网上,赢得了不少网友的喜爱。

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大象医生 保明伟:它非常聪明,当时也是在驯养的过程中,也是七八月份,这个泥土比较松软嘛,下坡的时候它就两腿一蹬,刺啦一下就滑下去了。当时很小,你看现在1米78,比我们要高得很多了。吃也吃得多,一天要几十公斤,除了喝羊奶,还是要吃几十公斤的草啊,或者是各种水果。

从被排斥到被接纳,“羊妞”逐渐融入了集体,生存技巧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也成为了我国在亚洲象保护研究领域的一个成功案例。

近年来,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不断“添丁进口”,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中心已经繁育出9头小象。

除了救助被困野象,近几年云南发生的“人象冲突”事件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野象的数量不断增多,当保护区内食物减少时,不少象群便到保护区外取食,人象活动空间重叠导致“人象冲突”难以避免。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也收容了部分发生过冲突的野象。

2019年3月,西双版纳勐海县境内18头野生亚洲象在勐阿镇辖区内频繁出现,多次进村入户、走街串巷、拦路抢食、损坏过往车辆,造成了财产损失,严重干扰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其中一头名叫“维吒哟”的公象性情暴躁,于2019年3月17日—4月4日,先后6次进入勐阿镇主要街道等人流聚集区,攻击破坏大小车辆16辆、损毁房屋等基础设施5处,为确保当地民众生命财产安全,2019年4月5日当地有关部门将“维吒哟”依法捕捉并送往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昔日的破坏大王,经过和饲养员们的朝夕相处,现在情况如何?

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饲养员 陈继铭:来的时候,它的脾气性格还是比较暴躁的,它自我保护意识也非常强,我们一靠近它,可能有一个反抗的心理,现在通过我们“象爸爸”每天和它接触,现在我们的饲养员“象爸爸”已经可以这样近距离地给它清理象舍啊这些 但是这个呢,有一点特殊,不是它的饲养员不可以靠近,包括我也不可以靠近,你靠近它的话,它可能会有主动保护、攻击的现象。

目前,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内的象舍已经满员,而在普洱和西双版纳,野象群进村入户的趋势仍在加大,人象冲突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记者从亚洲象专家委员会了解到,目前云南正在积极探索缓解人象冲突的方式,并通过人防监测,无人机预警,大象围栏等方式暂时缓解冲突。而在未来,中国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还将继续扩建并加大收容救助等功能性区域,在缓解人象冲突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