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最知名的两颗牙

“原先,教科书上的人类历史是从蓝田人讲起的,发现元谋人后,中国人类历史发展年代向前推进了 100多万年,意义非凡。”元谋人博物馆的段梅说。

元谋,是世界研究古人类演绎与起源的关键地区之一,被人们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人类文明的摇篮”。我们的探秘,从 170 万年前开始。

中国人类历史最早的两颗牙

1965 年,为了配合成昆铁路的勘察设计,中国地质科学院钱方等几位地质学家组成了一个西南地区的新构造研究组,深入到元谋县考察第四纪地质的情况。县城东南的上那蚌村附近化石多,早前就有当地村民发现过不少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一现象引起了科考队伍的注意,并决定把这一带作为考察重点。

正值 5 月,元谋天气的炎热初显,因为元谋人遗址周遭植被稀疏,放眼望去,到处是曝晒在日光下的裸露的沟壑和黄土。80 岁的顾老人站在“元谋人牙齿化石出土地点”石碑一侧,手指向沟箐远处。

52 年前,5 月 1 日下午 5 时左右,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天气情况,钱方等专家到达了这个位于上那蚌村西北的小山坡上进行勘察。起先,钱方发现了几颗半露出地表的云南马牙化石,还找到一个啮齿类动物的下牙及其他一些化石碎片。

为了搞清这些化石的详细种类和准确数量,地质专家们继续用地质锤仔细地在周边挖掘、勘察,接着就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牙齿化石为浅灰白色,石化程度很深,齿冠为铲状,硕大,较扁平;咬合面为刀状,且磨损较大,近齿冠基部肿厚,底结等凸 起, 齿 根 粗 壮 ……”两颗牙齿之间相距约 10厘米左右,其中一颗牙齿半露于地面,牙根埋在土中,另一颗则大部分被埋在土中。在场的几个专家认为,这两颗牙齿化石可能是原始人类或猿类的一对门齿。

钱方一行回到北京后,将两颗珍贵的牙齿化石交给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教授研究。结果显示,这两颗牙齿化石均为猿人牙齿化石,且同属一个男性成年个体,牙齿的基本形态与北京猿人同类牙齿特征相似。而后,通过古地磁方法测定,进一步证明这两颗牙齿化石距今 170 万年。最终,经研究,将这种猿人定名为“直立人元谋亚种”,简称“元谋人”。

最终,元 谋 被 认定为世界研究古人类演绎与起源的关键地区之一,被人们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人类文明的摇篮”。

170 万年前的元谋

元谋人遗址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为了纪念元谋人发现 30 周年而立的碑,类似牙齿形状,高约 10 米,上面还刻有一些动物的图案。1982 年 2 月,元谋人遗址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当地村民介绍,开放式管理的元谋人遗址不收门票,但平日里到遗址参观的人并不多,仅在村里“开大会”时热闹一阵。大部分对元谋人怀有兴趣的人会选择到元谋县城的元谋人博物馆参观。

1973 年,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元谋人化石出土地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工作,获得了 17 件打制石器(包括出自地层的 7 件和产地地表采集的10 件),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两种,这是元谋人制造和使用的石头工具。1984 年 12 月,北京自然博物馆野外考察队在元谋人牙齿化石出土地再次进行考察时,在距离元谋人牙齿化石产地 250 米左右的郭家包南坡发现一肢骨骨干,而后,被确认为一年少女性个体的胫骨,该元谋人胫骨带有较多接近能人的原始特点而与现代人明显有别,年代在一百万年以上。

元谋人博物馆的段梅介绍,“元谋人的发掘前后进行了三次,后面的两次发掘规模不大,而且关于古人类方面的发掘未取得突破。楚雄州后来也成立了为期 5 年的元谋人课题研究组,已经在野外工作 3 年了。”据段梅介绍,170 万年前,元谋年平均温度只有 13 摄氏度,降水量大,水草丰盛,哺乳类动物很多,人类在这里生存和繁衍可以得到充分的食物。但是元谋人的发现也曾一度引发争议,特别是关于“170 万年前,元谋是否作为‘元谋人’的聚居生存点而存在”还有待进一步发掘。这也牵动着许多研究元谋古猿的老专家的心,不少老专家一直建议,希望能够在元谋再搞一次大规模发掘。

“蝴蝶腊玛古猿”的发现

1986 年,中学生李自秀在元谋县物茂乡首次发现一枚古猿牙齿化石。不久后,通过对李自秀发现化石处的小河村蝴蝶梁子现场进行发掘,共获得 160 颗牙齿化石,其中古人类牙化石 41 颗。其中包括了上下颌骨、牙齿、头盖骨等三千多件古猿化石。经科学检测分析,确认年代为距今 400—300 万年,于是将其命名为“蝴蝶腊玛古猿”。蝴蝶腊玛古猿的发现(400 万年前)填补了从禄丰腊玛古猿(800 万年前)到元谋人(170 万年前)之间的缺失环节,对于研究古猿在进化系统中的地位以及人类起源的时间地点具有重大意义。

如今,以五大洲古人类文化为元素,总投资 85 亿元的古人类文化旅游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元谋正在打造六个“世界第一”项目:世界最高的古人类雕塑、世界最奇幻的古人类起源文化园区、世界最惊险的温泉、世界最绿色的养生度假区、世界上最艳的七色花海、世界最美丽的热坝农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