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云南各族干部群众牢牢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条生命线,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创新脱贫攻坚方式,推动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极大提升云南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8月13日起,云南网、昆明信息港、云视网等云南省主流网络媒体将携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以及西部6地主流新闻网站,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新媒体产品等全媒体形式,聚焦自立自强、劳动致富的普通群众,记录并挖掘他们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生动故事,突出展示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昭通市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等地贫困户的“脱贫笑脸”。
拉祜族
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老达保寨子里的一百多户人家
全都是拉祜族群众
八成的村民会弹吉他
让我们一起看看
他们脱贫后的最美笑脸
↓↓↓
“扛起锄头下地,穿上鞋子跳舞。”这是老达保拉祜族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直过民族生活的一个缩影,老达保过去靠在土里刨食填饱肚子,自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让这个有着歌舞天赋的民族,通过文化扶贫走上了小康之路,奏出了直过民族迈进小康大道的生动曲子。
在老达保村,一首歌曲《快乐的拉祜》人人会唱,这首歌走出了大山,唱响大江南北,成为拉祜族的一张名片。它的词曲作者兼主要演员李娜倮出身老达保普通的农户家庭,既没有上过音乐学校,也没有受过一天的专业训练。2013年6月,老达保村民们自发成立了演艺公司,李娜倮成了带头人。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旅游……李娜倮把这些整合起来,让老达保村走上了一条“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的脱贫之路。
在李娜倮的带领下,老达保村充分挖掘特色乡村文化,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以民族特色文化推进脱贫攻坚的路子。
如今老达保村声名远扬, 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之一;2012年,获得了“第四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荣誉称号。来到老达保的游客们深深感受到村民们由衷的喜乐和幸福。
来源 云视网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