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年前,浓缩着云南旖旎风光和多姿民族文化的七彩云南风景区在昆明安营扎寨,深耕云南旅游市场,获国家 AAAA 级景区殊荣,共接待游客逾 3000 多万人次。
一眼览尽多彩民族风情
中午 12 点,云南民族大观园内,由 120 余人组成的云南少数民族花车巡演正式开始。身着艳丽服饰的青年男女从太阳神柱广场出发,唱着民歌,跳起孔雀舞、藏族舞、面具舞、白族舞蹈等特色舞蹈。丰富多彩的歌舞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不少人还加入巡演队伍,跟着演员“手舞足蹈”,在民族大联欢中体会热情、多元的云南少数民族歌舞文化。
依托民族资源优势,致力于云南旅游对外推广,1999 年,浓缩着云南旖旎壮美的神奇风光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民俗文化的七彩云南风景区载着25个少数民族在昆明起航。掩映在绿树林中的傣族、白族、彝族等民族元素的建筑,犹如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成为景区里的一道美丽风景,精彩纷呈、风情万种的民族歌舞演出,以及独具云南特色的伴手礼品牌和民间手工艺品等等,每天吸引了万余人次的游客。
在深耕细作云南旅游市场 18 年后,2017 年,七彩云南正式更名为云南民族大观园,重新扬帆起航,加强旅游与文化的互动,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除保留了园内的少数民族建筑外,景区的这次转型升级特意增加了云南少数民族花车巡游表演,向外来游客展现云南丰富的歌舞文化。“接下来我们计划在景区内建设一个民族剧院,定点、定期为游客表演民族歌舞,这些演出都是专业团队打造并演绎的。同时,景区还会在相应的民族节庆点,举办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如目瑙纵歌节、彝族赛装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苗族花山节等等,让游客感受云南多样的民族民俗文化的同时,也可推广云南的节庆文化。”景区相关负责人说。大观园还将引入一批来自云南各地的传统地道小吃,打造“舌尖上的云南”,充分展现云南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多姿的民族风情。
穿越时空 徜徉云南民族文化长廊
在大观园的云南茶礼文化园,万亩生态茶园的美丽画卷在眼前徐徐打开。云南贡茶进京的生动场景在这里被生动还原,展示柜里,蓑衣、马灯、马鞍、弓等老物件让人忆起昔日茶马历史。古法制茶的 36 道工艺,也在这里得到一一呈现,还有复原的百年茶庄,带你穿越时空。
为展现云南源远流长的茶历史,让更多人了解云南独特的茶文化,景区特着力打造了全国首家茶礼文化园,致力于推广云南普洱茶文化。云南是茶树的发源地,云南人家中那永不熄灭的火塘边,驿道、马帮歇脚的篝火旁,山间清澈如许的清泉畔,无不飘荡着云南特有的茶香。今年景区还将引入更多本土知名的茶叶商号,让游客在这里就能品尝到来自云南各地的茶,感受云南丰富的茶文化。
除了茶文化,玉石文化也令云南人引以为傲。为推广云南的玉石文化,景区建设了中国首个以翡翠为主题的艺术展览馆—“中华玉缘”。展览馆用现代光影技术和仿真技术再现的缅甸帕敢矿坑,将它昔日的辉煌重现;在 360°巨大 U 型幕上,傣家小伙的人玉情缘被悉数呈现。玉石文明的推演,朝代的更迭,血脉的流动,一部大书说不完道不尽的史实,都能在云南翡翠艺术馆的聚光灯下纤毫毕现。景区还引入了众多翡翠品牌,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严格把控商家资质、商品质量、价格等,系统规范地推广云南翡翠文化。
引入非遗 传承云南民族技艺
“我们以云南银饰文化为基石,涵盖有白族、彝族、傣族、苗族等云南四大少数民族手工银的精粹,还引入了云南本土最负盛名的金永才大师的‘乌铜走银’。”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乌铜走银是云南的一种独特的工艺品,宛如神秘贵气的“黑美人”。2011 年,乌铜走银的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了云南独创、中国独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民族文化繁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是,很多非遗深藏闺中,不被外界所识,逐渐被淹没在历史潮流中。引进非遗技艺,来自四方的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云南少数民族非遗技艺的魅力,也是对古老技艺的挽救保护和传承。
2017 年,云南民族大观园还将打造一个云南非遗大师传习馆,届时,彝族的刺绣、大理的扎染、建水的紫陶以及织锦、油纸伞、剪纸等多项非遗技艺,都将被引入传习馆,诚邀云南本土的各地非遗传承大师亲临现场,让游客领略最纯正、最质朴、最原生态的云南少数民族非遗文化技艺,游客还可跟随大师一同学习技艺,亲手制作,亲身体验云南民族非遗文化的多姿多彩。
品牌升级 打造体验 + 休闲现代旅游模式
2017 年,为谋求新的发展机遇,云南民族大观园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迭代升级,丰富园区业态,强化品牌建设,提升都市休闲目的地的内容和体验。“景区除了提升现有翡翠艺术馆、茶礼文化园、孔雀园、国家宝藏花园的景观品质,还将在孔雀园内增加大面积的观赏性植被,让游客领略云南的花卉魅力。同时,孔雀园后山将大面积扩建,为青少年、儿童提供锻炼自我、康体娱乐、野外拓展的乐园,丰富儿童户外体验。种植一批果蔬,开展四季采摘活动、新建园林烧烤,强化都市度假体验功能。景区内同步在许愿池上搭建廊桥,打造水上休闲娱乐空间等等。
重新扬帆起航的云南民族大观园,将集民族风情展示、历史文化博览、休闲深度体验和康体娱乐为一体,加强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互动,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未来,云南民族大观园将一改以往“看山看水”的传统旅游模式,努力向强调体验、互动、认知、学习、创意、分享,强调“商、养、学、闲、情、奇”的现代旅游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