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脸节是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彝族独有的传统节日,相传自很久以前彝族的先祖迁移至丘北,用锅烟把脸部抹黑、驱魔除害而得名。每逢“花脸节”,人们就会用锅烟灰“互黑”,从而祈求山神保佑、村寨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幸福。
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虽不大范围举办如往年一般盛大的花脸节,但在很多有花脸节的文山州地区和景点都在线上举办了这个节日。既然不能亲自参加,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往年的盛况吧。
一场名副其实的狂欢
这项流传至今的传统彝族节日,在每年7月至8月的普者黑,都会有精彩活动轮番上演。许多男女青年在村头河边,互相抹花脸,举办摔跤、斗脚架、唱山歌、跳弦子舞等娱乐活动,现场氛围热闹非凡。
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广场,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你的脸是白的,绝对是被攻击的对象。你一手、我一手,脸颊上、脖子上,手臂上,甚至是衣服上、头发上,到处都被抹得黑黑的。即便如此,热情的参与者依旧不会放过你,他们的“魔掌”随时准备袭击,不把你摸成一个“宋小宝”,绝不肯罢休。前来参与的游客无一幸免,脸上的手指印、手掌印清晰明了;连背带里的婴儿都没能逃离“魔爪”,一个个纯真的笑容与黑黑的脸颊,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在阳光正好的时节里,人们互相“抹黑”,表达爱慕之情、祝福之情、喜悦之情,有甜蜜的恋人、嬉笑的朋友。日落以后,人们还会放起孔明灯,将思念、祝福、愿望放向天空,无论时间空间,美好幸福、欢声笑语也能一起送达远方。
手牵手 跳起弦子舞
老牛擦痒、小鸡掏食、苍蝇搓脚……你知道这些有趣的词语代表什么吗?答案是——丘北县彝族弦子舞步的名称。在丘北,会说话的人就会唱歌,会走路的人就会跳舞。平日里,村民会把麦地晒场或休闲广场当作舞台,男女老少跳起来,兴致到了高潮时,整个场地更是人潮涌动,大家如长龙般牵手跳跃,呐喊宣泄。
在花脸节期间,除了互相“抹黑”,最盛大的狂欢活动就是跳弦子舞。据了解,丘北彝族弦子舞历史悠久,民间流传有“是人不跳弦 , 白活几十年”“阿哥的弦子响,阿妹的脚板痒”“小小弦子一块柴,爱在心中抱在怀;衣裳磨烂好几件,生死不离这块柴”等绝妙而又夸张的谚语。每逢花脸节,彝族姑娘会早早穿上民族盛装,三五成群地从四面八方齐聚到广场上,互相欣赏、打量一番、谈笑风生。等音乐声响起,她们毫不怯场,随着旋律和节奏,开始舞动身姿,手牵手跳起来。人们从八方涌到一起,不管会不会跳,热情的彝族姑娘都会拉起你的双手,邀请你参与到这场狂欢中,一个载歌载舞的夜晚就这样开始了。你只需要跟随弦子的节奏,舞出简单的动作,就能在人潮中感受欢乐。
曾到过丘北普者黑仙人洞村采风的中国著名作家蒋子龙就对此撰文感叹道:“晚饭后的篝火晚会......无论老少,无论民族,大家都被气氛感染……尽情欢之、舞之、蹈之。不知今夕何夕,吾身何身......”
文旅头条融媒体实习记者 伍迪 文
孟志刚 图
部分图片由普者黑景区提供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