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影视人】田再兴的文艺复兴路


孕育云南文艺种子

“我们这一代人就像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梦想,顺着一条道路就走到底了。”坐在北辰财富中心影城顶楼的工作室里,田再兴慢慢泡上一壶热茶,斟倒给所有的工作人员。“喝茶能将人喝出文艺气质来。”用这种“玩笑”的方式,田再兴在这间不大的空间里孕育着团队的“梦想”。

工作室的楼下,就是田再兴用10年时间打造出来的“最文艺影院”。与一些影院不同,这里没有涌动的排队人潮,没有巨大的商业片海报,也没有各式各样供客人排遣的消费机器。6个并排而立的展厅不致迷路,影厅里有一处醒目的中国优秀独立影片介绍栏,用于介绍国内优秀的独立影片。工作人员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客人悠闲地坐在休息区候场,整个影院呈现出一派轻松的气息。

“影院是2006年年底开业的,我们从2009年开始做‘影响·云南’的系列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经做了32期。”活动包括了“云之南纪录影像展映”、优秀独立电影展映、法国当代记录电影展、“圣丹斯国际电影节参展优秀影片展映”、主题纪录片影展等。“我们还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做后窗放映,当时放映的都是有公映许可证的中国很好的艺术影片。”

将传统的影院盈利模式放到一边,田再兴用自己的方式开创了云南影院一个又一个的先河,在昆明这块土壤上培养了一群喜欢看文艺片的人。“北辰的会员都是非常忠实的,他们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是一批跟着我们影院一起成长的电影爱好者。”田再兴说:“一直坚持这样的方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幸我们的想法和努力得到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认可。”许多独立电影的优秀导演将这里看作一个特别的存在,贾樟柯导演两次到影院与影迷见面,由他监制的一部电影在大陆的首映就放在了北辰财富中心影院;曾获台湾金马奖最佳短片奖的导演耿军也亲自到过影院两次。

“我们参与‘乡村影像展’这个活动的时候,国际知名纪录片导演、英国独立制片人菲尔阿格拉特先生也来到现场,因为在这里在中国第一次放映他导演的足本纪录片《云之南》。这部记录丽江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纪录片,让世界第一次知道了丽江这个美丽的地方,丽江也因这部纪录片被世界所了解与喜爱。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田再兴介绍,这部被称为典范的纪录影片,在北辰财富中心影院得到完整的10集连播,许多国内的知名导演为看到完整的独版《云之南》,特地坐着飞机来到昆明。

在进行这些影响云南的活动过程中,田再兴是乐此不疲的,“期间遇到的很多人会让人肃然起敬。”让田再兴记忆犹新的是《海角七号》的导演魏德圣,“那时全国的电影院都在放映魏德圣导演的《赛德克巴莱》,这部影片在整个中国区域的票房只有2000多万元,我们的票房就达到13万,在全国可以排到前五名。”导演魏德圣受邀来到现场与观众见面,着装朴素、深入简出,让田再兴对这名很有国际范儿的导演印象非常深刻,“魏导来到现场后,表现得非常谦卑,为不耽误下一场的电影放映,他站在影厅的门口和每个来观看影片的人握手,感谢他们的到来,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由此,田再兴深受感触,为《赛德克巴莱》策划了一个“今日你5了吗?”活动,就是每日你必须向周边5个人介绍这部影片,同时北辰财富中心影院专门用一个影厅来放映这部影片。“那段时间,每天上班的工作都是宣传这个活动,我们还写了一份《致昆明同胞书》,告诉大家我们一定会将这件事坚持下去。”持续的宣传引起了越来越多公众的关注,新浪微博特别邀请魏德圣、王小帅及田再兴做了一期微访谈。“目前中国电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娱乐影片,这是主流市场需要的‘商品’;另一种是独立影片,这些好的独立电影是由一群很有想法、很有思想的人做出来的,不管是影片还是做电影的人,都值得我们去尊重。”



电影那些事儿

在一个商业当道的时代,田再兴会做这些“文艺事儿”,熟悉他的人并不会感到吃惊。出生于1974年的田再兴是土生土长的东川人,红土地培养了他开阔的眼界。在大学的录像厅里接触到的许多优秀影片为田再兴打开了一扇大门。

“上学的时候,每次下课,用饭盒打好饭就跑到录像厅。那时候每个月的生活费是150元,但是5毛钱就可以在这里看上一场大电影。”每看完一场电影,田再兴总是油然生出许多感受,他习惯在观赏完电影后写上一段观后感,“《乱世佳人》、《罗马假日》,还有一些奥斯卡的获奖影片都是录像厅里经常放映的电影。在这些电影中,我感到最为震惊的是《肖申克的救赎》,这是我在1995年正读大三时看的一部影片,连看了三遍。”

毕业后的一段时间,田再兴并没有步入影视行业,在很多职业间浮沉了一段时间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出口。“我很喜欢电影,但为了生计,做的都是一些与这个行业完全没有关系的工作。”2004年,在地产公司上班期间,田再兴重拾“电影梦”,“我有个很喜欢看时尚类杂志的同事影响了我,他对时尚的热情将我对电影的热情又拉回了我的生活,那段时间,我找了很多电影书籍来看,还有一些写剧本的书,想让自己的生活离梦想更近一些。”

北辰财富中心影院入口处的横牌上挂着波兰电影大师、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名言:“但生活就是这样,每代人都要经历这种不公,也许最重要的是在某个时刻能够理解这一点。”这一段话仿佛也是田再兴的生活写照。所幸,对梦想仍然饱有热情的田再兴在2006年迎来了春天,他所任职的地产公司开发了北辰财富中心影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田再兴向公司毛遂自荐。从影院的筹备到最终开业,“包括影厅内的一些布置”,田再兴参与了全部过程。

“我第一次接触王家卫导演的《重庆森林》是在学校里,当时真是震惊,从来没想过原来电影可以这样拍。”对文艺、独立电影情有独钟的田再兴选择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走了一条小众却不窄的路。

“我到日本旅游的时候,去过一家叫森冈的书店,这个书店每个星期只卖一本书,但却是世界上盈利最多的书店。”田再兴到店后花了240元买了本全日文的书,“慕名而去的人很多,进到店里就会不由自主地被里面的环境所吸引,禁不住从这里带走一本书。”

“为什么?”田再兴说道,“因为这种盈利模式是一种有灵魂的模式,一辈子做一件事做出了灵魂,最终实现双赢。”《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个片段,男主角安迪被关禁闭,度过暗无天日的三个月,出来后有人问他怎么忍受得住,安迪回答:有莫扎特陪我。饱有精神食粮的人从来不怕寂寞,田再兴同他最喜欢的影片里的男主角一样,拥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够不怕寂寞地走得那么久、那么远。


灵魂的满足

从2006年开始,田再兴频繁地接触电影,对待不同类型的电影,他有许多自己的见地。“人是由灵魂构成的,许多商业大片只能满足眼目的情欲,是一顿丰盛的大餐,能够给观众一些刺激,却很难达到观众心理层面的共识。”田再兴将这种电影称为“粉饰的坟墓”。

“当然,这些年来,也有许多商业片出现,是很值得云南电影人去学习的,比如说《老炮儿》和《火锅英雄》,这些电影用中国底层人物悲欢离合的视角向观众展现了许多现实问题,折射了很多东西,比如麻木的路人、当今社会里一群没有理想、抱负和追求的年轻人。”田再兴认为,这些电影里的东西是嚼得出味道的,能够警醒观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终的偏重一定是影片的价值观,这一点我们要非常感谢奥斯卡,不完全将关注点放在艺术、技巧上,而是用普世价值观来评判,这正是电影的魅力之一。”

除了经营影院,田再兴也会涉足影视行业的各个角落,做一些剧本的创作或者充当一个群众演员。“云南有很多人都在做电影,但是生存的状态很艰难,这是现实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田再兴解释说:“对于好莱坞来说,只存在故事讲得好与坏,对于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有非常工业化的流程,对摄影、剪辑、配乐的掌控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这种成熟的工业化体系在云南的影视行业里还没有,我们的题材很好,但拍摄出来的作品往往很粗糙,受的就是这个问题的限制。”

此外,在艺术感方面的创新是田再兴认为云南影视需要突破的一个点。田再兴说,“做电影是一个乘法的理论,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如果每个环节都达不到100%,这部影片做出来,就是倍减的效果,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