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街范儿】官渡古镇 重塑“小云南”


沿袭传统文化

从2000年官渡古镇被昆明市政府列为昆明市首批明星小城镇开始,官渡古镇经过多年“升级”,曾被授予“国际休闲养生古镇”、“昆明十佳传奇小镇”、“中华美食名城·官渡美食文化休闲小镇”等称号,而今年,“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街区”的荣誉又加冕其上。从广福路边的牌坊进入官渡古镇后,沿着主干道九转花街一直往前。主街两边是特色旅游产品商店,琳琅满目的产品和接踵往来的人群显现出闹市的景象。“官渡古镇分为九区五街。九区分别是品牌餐饮区、民族特色餐饮区、主题酒店区、特色客栈区、时尚娱乐吧区、茶文化区、宗教祈福区、少林功夫表演区、民俗表演区。五街有特色旅游商品街、民族风情街、古玩字画购物街、特色美食小吃街和酒吧一条街。”官渡古镇的管理方,昆明柯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蔺如锦向我们介绍。

1980年,昆明第十二中学校办工厂经昆明市政府批准定名为“云南围棋厂”,生产“云”字牌围棋。走进云子棋馆,在进门处可见用黑白云子镶嵌的阴阳太极图,大厅里亦有黑白鹅卵石铺设的棋局地面,几位年轻姑娘正在一旁的桌椅前合影留念。往里走便是云子博物馆,里面展示了云子的发展历史及各种款式的珍贵云子。云子是云南特产的围棋棋子,起源于明朝,历史上也有“云扁”或“云窑子”的称呼。因为质地细腻玉润,色泽晶莹柔和,坚而不脆,沉而不滑,得到了中、日、韩、新加坡等全世界围棋爱好者的青睐。云子的传统制作技术在民国初期失传。1970年代中期,当时云南省体委从民间搜集到几颗老云子。凭借残存的棋子,昆明第十二中学校办工厂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在1974年复原了云子的传统生产工艺。1980年春,昆明第十二中学校办工厂改名为云南围棋厂,生产“云”字牌围棋,使云子生产得以恢复。“这里平常会有一些围棋培训,二楼基本上都是用来接待高端的围棋比赛。”

比主街道安静许多的妙象街依稀有曲调声入耳,这里隐着一个官渡梨园。循声而去,舞台上正上演着花灯剧《潇湘夜雨》。据介绍,这里每周四、周五的下午会有滇剧或者花灯演出,此外还经常举办滇剧、花灯传承培训班。目前已经培训学员300余人,演出650余场次。“不只是游客,附近很多居民都会过来捧场。”


大师云集

乌铜走银传习馆和官渡饵块传习馆也在官渡古镇内,这两个地方是游人较为青睐的参观地。在乌铜走银传习馆内,我们看到了精美的乌铜走银作品展示,一件件造型奇巧,工艺精湛。这里每年接待参观人数达到8万余人。

乌铜走银大师金永才年少时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师傅李加汝相识,在得知师傅手艺精湛后便一直跟随师傅学习乌铜走银技艺。他们俩常去昆明的茶馆,一边赏玩一边接单为人做鸟笼钩和烟斗。上世纪90年代,年迈的李加汝大病缠身,他特意把金永才叫到床边,拿出一张泛黄的信笺让金永才在15分钟内背熟。“师傅当时跟我说,配方已经让你记在心里,记不住就是你自己的事了。”一晃几十年,金永才在乌铜走银的道路上不曾停歇。由其打造的很多件乌铜走银精品都已成了“无价之宝”。 据传习馆的工作人员介绍,不少人会到传习馆询价。“这些精品中有不少是金永才大师打造的头件作品,所以基本是不卖的。”“祥龙献瑞酒壶”是金永才大师于2013年制作的,这样的精品一年最多做4把。“如今已预订出了18把,名单都排到了2017年。市场价也从最初的3.8万元炒到9.8万元。”

在2013年新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内,官渡民俗博物馆、官渡民间绘画博物馆等“二馆三中心”聚集于此。墙上的显示屏内播放着一幅动态的画卷,蔺如锦介绍说,这是集合云南民间绘画、剪纸等艺术为一体制作而成的官渡版“清明上河图”。图中,古镇一派欣欣向荣。

云南目前唯一一所“滇派内画艺术传习馆”就在传承基地内,云南鸿雁内画艺术研究院集内画艺术展示、传习、交流、研究、生产等功能为一身。滇派内画艺术具有鲜明的云南地域特色和艺术个性,其创立者孙鸿雁是最年轻的中国内画大师,师承鲁派内画大师张广庆。谈及滇派内画的意义,孙鸿雁说:“滇派内画就是要用内画,将云南各地的特点,丰富的人文,大胆而直接地展示出来。”


怀古咏新

官渡古镇位于昆明市南部,离市中心约十公里,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古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其不到1.5平方公里的特色商业街区内,有着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一颗印民居,古时更有“小云南”之称。如今,到传统节日时,官渡古镇仍会举办形式各样的传统节庆活动,包括长街宴、花灯歌舞表演、粽香宴、拜月、腊八施粥等等。在任何一个普通的日子去到官渡古镇都会被街区热闹的景象所吸引。这里聚集着国内外的游客和本地居民,他们成群结伴,或端详金刚塔,或欣赏滇剧、花灯,亦或闲走在特色美食小吃街,悠然自在。

4000多年前,如今的官渡古镇周围已经有人居住。因为临近滇池,先人们以捕食螺蛳为生,长久的居住使得螺蛳壳堆积如山,古称“涡洞”。据说,现存的许多古建筑就建在这一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遗址上。宋代以前,这里设有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因此得名“官渡”。

提到官渡古镇,最有名的吃食要数官渡小锅米线、豌豆凉粉、甜白酒、官渡粑粑、凉拌田螺、毛血旺、抓抓粉、米凉虾等特色小吃,但如今的官渡古镇可不仅仅只有昆明特色美味,这里汇集了云南各地的特色美食:大理会馆的鹤庆私房菜、普洱思茅野菜馆、丽江的腊排骨火锅、宜良的火巴猪脚米线等。“我们想要打造的就是‘在官渡古镇吃遍云南小吃’。”蔺如锦介绍道。

下午的烈日刺得人眯着眼睛行走,一路上多是边抬手遮挡阳光边往前走的游人。小拱桥上的青石板在多年的踩踏下光滑无比,阳光照射其上熠熠闪光。人群如织的广场上矗立着金刚塔、古戏楼、少林寺、双塔等古迹。金刚塔建造方法独特,塔台用糯米饭拌泥在螺蛳壳堆上奠基后全部用砂石砌成宝塔,总高16.05米。古塔在清康熙五年(1666年)地震中塔顶部分毁损,1696年修复,1982年又加修葺,是我国现存建造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金刚宝座式石塔。“双塔里有一座是因为地震倒塌后在原址上新修的。传说每过一个甲子,双塔的影子就会重合。”

新建成的酒吧小吃特色夜市街区以“八角亭”为中心,状元街和五朝宴街为两轴,五朝宴街南段、状元街西段为小吃夜市街区,五朝宴街以北为酒吧街区。在白天的酒吧街上,店铺大多紧闭门窗,行人也不多。开在仿古建筑里的酒吧依次排在街道两边,各色招牌竖立在门口,不难想象夜灯初上时这里的五光十色。

今年10月22日下午,参加第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约360名外国学生和150名工作人员到官渡古镇进行了民俗文化体验。参观了云子棋馆等古镇风情,还充满兴致地体验了滇剧和花灯表演。“‘汉语桥’已经连续三次到官渡古镇举办,以后都要来这里。除了参观民族文化,我们还会和学生进行一些互动。让他们学唱两句滇剧,或者去学习做乌铜走银,舂舂饵块,感受一下民族技艺,这些都非常受欢迎。”蔺如锦说。

2015年,官渡古镇日均接待游客2.5万人次,游客量较2010年以前增长近10倍,年交易额达10余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