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 (融媒体记者 刘珈彤 文) 9月4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海埂会堂召开了云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系列新闻发布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专题发布会。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旭东,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俊,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王宜国,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兴原,云南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徐海清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发挥资源优势 云南将培育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
会议上,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俊介绍,随着人类对健康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布局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国内各省市也纷纷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优先发展。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之乡”之美誉,生物资源、民族医药资源非常丰富,有中药资源种类6559种,占全国种类总数的51.4%,民族药资源2000多种,民间验方10000多个。“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先生开创了云南现代生物技术药的先河,奠定了云南疫苗产业发展基础。随着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速推进,“云药”国际认知度不断提高,为云南生物医药产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培育了白药集团、昆药集团、中国医科院医学生物所、沃森生物、积大制药、贝泰妮以及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等一批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2019年,包括中药材种植养殖、生物医药制造、药品流通在内的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67.66亿元,形成了中药材优质原料种植养殖,中药、健康产品和以疫苗、抗体药物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药,以及化学药、医疗器械等研发生产,药品流通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总体上看,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基础良好、空间广阔。
面对优质的资源禀赋,他提出了云南培育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举措:一是,抓龙头企业培育,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二是抓创新体系建设,培育“云药”拳头品种;三是抓招商引资引智,形成产业发展增量;四是抓专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五是抓政策环境营造,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加大中药材优质基地建设力度 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兴原谈到,我省打造中药材优质产业基地的工作措施和成效。近年来,全省中药材优质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坚定,成效明显,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种870万亩,其中,标准化优质基地达126万亩,获得绿色认证的基地面积4.5万亩,获得有机认证的基地面积3.2万亩,绿色有机认证基地面积比上年度增长53.4%。从种植规模看,三七、天麻、重楼、云木香等17个品种单品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随着基地建设的稳步推进,我省中药材种植优势品种逐渐形成。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云南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是:一是突出主导品种建基地。以三七、天麻、滇黄精、滇重楼等我省优势道地药材品种为重点,强化产区环境保护,加大规范化种植,积极推广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基地建设,确保药材品质;二是围绕市场建基地。以药食同源、新食品原料的药材为重点,着力推进天麻、铁皮石斛等20余种药材的标准化基地建设,以品牌为引领,加大市场的营销力度,着力把环境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三是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以云白药、昆药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强化“双绑”机制建立,提升订单农业比重,全面提升基地的效益。
抓品质 促流通 进一步提升“云药”品牌影响力
云南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徐海清表示,对于进一步提升“云药”品牌影响力,我省药品流通行业对云南省经济增长及就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9年,我省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888.40亿元,同比增长 8.02%。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78%;药品流通企业上缴税收16.49亿元,占云南省税收收入比重的1.14%;药品流通行业从业人数为10.11万人,同比增长3.17%。
2019年,云南省商务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省医改领导组小任务安排,在提升云药品牌上主要开展诸多工作:
一是以追溯体系为抓手,提升云药品质。2019年,我省通过中药材追溯主体认证企业达252家,累计为企业中药材产品赋国家追溯码达400.38万个,比2018年同比增长1051%。追溯品种主要有三七、党参、天麻、石斛、当归、黄芪、丹参、山楂、茯苓、重楼、白及、滇黄精、川贝母、红花、云木香等22个品种。从以上增长数据可以看出,中药材追溯增长势头迅猛,一方面说明企业对我们追溯项目的认同,另一方面反映消费者对追溯产品的认可,云药品牌正逐步树立。
二是以“三标”联用为支撑,打响云药品牌。“三标”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中药材(文山三七)流通追溯体系统一标识”。“三标”是云南中药材追溯项目的独创典型,曾在2018年被国家商务部列为中药材追溯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标”联用的追溯模式,为云药品牌建设提供了又一个名片,使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是以追溯标准为保障,筑牢云药品牌。在国家《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统一标识规范》基础上,我们修订出台了《云南省中药材追溯管理办法》,出台云南省中药材追溯标识、追溯码应用规范指南。出台云南中药材追溯标识、追溯码应用规范指南,丰富电商领域使用、联合其他商标使用、企业宣传使用等细则。
四是以培训宣传为切入,扩大云药影响。多角度宣传追溯体系建设项目,扩大影响力。利用微信公众号、多媒体等形式,发布宣传文章30余篇、设计专业市场海报5幅、举办2期共计200余人次追溯体系培训。坚持电商共振提升品质。支持企业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带有追溯码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品,结合商务部重要产品追溯平台及省内电子商务政策服务,为追溯企业在电商销售中提供销售渠道及产品宣传。
五是以横向协作为纽带,扩大追溯覆盖。自2018年我省开展定制药园认定以来,共认定66家定制药园企业。通过与农业农村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横向联动,发挥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作用和优势,对66家定制药园实施源头追溯,目前已完成对45家定制药园企业现场中药材追溯体系培训工作,即将接入国家中药材追溯系统。
六是以高位推动为平台,扩大云药影响。开发微信小程序提高效率。为改造流通环节追溯方式,结合当前手机小程序的流行趋势,开发手机小程序,联通蓝牙打印机,充分利用手机的定位、拍照、蓝牙功能实现经销商在指定经营市场范围内快速开展产品入库、出库、赋码、贴码工作,现已投入试用,社会效益显现。目前,已实现产品可由微信、QQ、支付宝、手机浏览器等软件直接扫码验证。
赵嘉 图
责编 陶优
审核 谭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