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剧协到云南省花灯剧院调研并举行座谈会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李元 通讯员 徐小评 刘铭 文/图)9月3日上午,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一行十人,围绕云南地方戏、聚焦戏剧传承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及戏剧新文艺群体发展现状等问题,到云南省花灯剧院进行调研并举行座谈会。此次调研是中国剧协在云南昆明举行的“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及开展相关调研工作”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座谈会由云南省剧协主席、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副主任吴卫民同志主持,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中国戏剧》杂志主编罗松,《剧本》杂志主编范小宁,中国剧协活动管理处处长王春梅,中国剧协理论研究处副处长邵玉烨、中国剧协理论研究处副处长吴乃顾,中国剧协网络信息处副处长谢天一,《中国艺术报》记者怡梦,云南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驻会副主席李红梅等相关领导参与了此次调研。云南省花灯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黄绍成、副院长刘宁、副书记徐小评带以及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了座谈。

云南省花灯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黄绍成对中国剧协一行领导莅临我院调研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对基层院团的关心和指导表示由衷的感谢。黄绍成院长首先汇报了剧院的基本情况,目前,云南省花灯剧院是集花灯戏(剧)、歌舞、民族音乐、民族声乐为一体的省院团,尤其是在近十年剧院编制处于冻结的情况下,剧院领导班子带领全体职工不遗余力加强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花灯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文化共建”工作,为云南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孕育着火种,在发展和创新中砥砺前行。剧院坚持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每均演出约240场次,取得了优异的社会效益,同时,剧院还积极面向市场不断探索和实践,前路任重道远。之后,黄院长就现阶段剧院面临的困难,今后发展的思路向与会领导作了简要汇报。

吴卫民主席向与会领导进一步介绍了云南花灯文化艺术现象的起源、发展和表现形式,他说:花灯载歌载舞的艺术式样非常接地气,深受云南老百姓喜爱,而且云南花灯善于吸纳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特点,真正是一个“心胸宽广”的剧种,老百姓想看什么,我们就可以创作什么,云南省花灯剧院1954年成立至今,已经有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品。而现阶段云南的剧团生存状况都比较困难,省花灯剧院没有剧场,人才进不来,院校合作培养的人才留不住等等实际困难,给剧院发展带来很大困难。

崔伟秘书长听了汇报以后,他感慨的说: 此次调研对基层院团的情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看到了基层地方院团在改革发展的征途上,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的服务的方针,体现了克难攻坚、绝不言弃的精神,深感欣慰。

陈彦副主席说:云南省花灯剧院目前困难很多,坚持文化自信,要传承和弘扬地方戏剧文化最优秀的部分,要向全国的大剧种学习发展创新的经验,研究花灯艺术的群众基础、地域特色和语言文化背景。他强调,在艰难岁月中我们要有规律的作为,有文化意识的值守,有独到性的担当。他要求:要进一步挖掘花灯艺术存在当下的现实价值,尤其要研究花灯艺术在云南民族团结、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讲好一个故事,努力做出具有独特认知水平的作为。

最后吴卫民主席总结到,今天上午高效的调研,3位领导发表具有指导性的讲话,现在云南省花灯剧院在花灯歌舞、花灯小戏、花灯大戏三个层面都有多方面作为和创新,祝愿云南省花灯剧院走的更好。

黄绍成院长表示,衷心感谢陈彦副主席、崔伟秘书长一行到云南省花灯剧院的调研座谈、指导工作,我们将继续为云南花灯的保护、传承、发展、创新而不懈努力,为云南民族团结、地方文化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责编 陶优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