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汤色

作为一种饮料,当开水与茶叶在一个容器中密切接触之后,便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茶汤,再也无法分离了。其实我们所谓的“喝茶”喝的是茶汤,开水的浸泡使茶叶中的各种内含物析出,成为或黄或红或绿的不同颜色的液体,成为我们所谓的“茶”。

唐宋以来的调饮法,现在仅在日本茶道中有遗存;少数民族地区有各种特殊饮茶法,流传地域有限;就我们普通大众而言,主要还是以冲泡清饮为主流。所以,茶的汤色,通常便是我们在喝到一口茶之前,视觉上首先得到的感觉。所以,汤色与味觉无关,却先于味觉给我们的感官施以影响。

关于茶汤的颜色为何有各种不同的层次,科学上有解释,儿茶素、茶红素、茶多酚等各种名词,也难记难说。对我们来说,好喝的茶,必须首先在视觉上打动我们。对于我们经常喝的普洱茶来说,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存储年份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颜色。但总体来说,都应当具有通透、清澈、明亮、浓郁的共同特征。

熟茶的汤色红浓艳丽,如同陈酿的葡萄酒,有着稠密的质感,也如红宝石般深沉富丽,散发出令人沉醉的成熟之美。有些熟普洱茶的汤色发黑,甚至如中药、如酱油,往往是因为发酵过度,喝起来苦味重,喝了以后喉部发干发紧;有时虽然茶叶发酵不深,但投茶量偏多,或者浸泡时间过长,也会造成茶汤色深,自然也会令口感大打折扣。

陈年普洱茶的概念争议较大,窃以为,大概以空气湿度较大的沿海地区存储10年以上的茶品为代表罢,内陆干燥地区,空气湿度不高,需要更长的时间陈化。陈年普洱茶的汤色,应当是橙黄偏红的颜色,如熟透的梅子,如琥珀,如蜜蜡,温润有质感,带着时间的印记,深沉而又内敛,厚重却不张扬。有些陈年茶,时间虽然够久,汤色却未见变化或少有变化,则可能是存放环境太过干燥,也有可能是制作过程中高温杀青、高温干燥导致茶叶活性不高,茶叶自身后发酵不足。这样的茶,喝起来往往苦底不化、回甘不显、淡薄无力,无法令人享受陈年普洱的魅力。

新生普洱茶,一般指刚制作出来不久、存放时间不长的茶。这样的茶汤,应当是黄绿清亮的,有青草的绿,有稻谷的黄,有一点野蛮,也有一点成熟,如同长年在山间劳作的青年女子,美丽健康又充满勃勃生机。如果新生茶汤色偏绿,则有可能是制作过程中存在高温程序,成品茶叶更多偏于绿茶,使存放陈化的价值大打折扣。

喝茶是各种感官的综合体验,视觉、味觉、嗅觉,都参与其中,而汤色带给我们的享受,也是品味普洱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位茶友说过:不要小看普洱茶的汤色。汤色不正,焉能味正。

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