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文物 见证历史的荣光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缪欢 文/图)暴雨如注,站在剥隘大码头,近百级台阶下的驮娘湖容下风雨,不动声色。

“具说南溪景最幽,家家都筑望江楼”的剥隘古镇,素有“滇粤津关”之称。剥隘地处驮娘江、那马河和普厅河交汇形成的右江起点。彼时交通不发达,右江就是云南通往两广的水上“丝绸之路”。随着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剥隘古镇消失于万顷碧波中。为保护传承剥隘古镇的历史,富宁县文化局、剥隘镇政府将剥隘大码头、粤东会馆、粤西会馆、江西会馆、老人庭、观音庙等古迹迁址重建。

大理国时期,剥隘大码头是云南通往南宋临安(今杭州)的大驿站,现仅存一座关门,单开间、单进深、单檐砖门结构建筑,是云南省目前保存较好的一处水陆码头遗迹。走过券洞门,可沿台阶下至江边。当年,这条水路是文山通往异地最便捷的黄金水路。1950年,解放军从广西百色进入云南境内作战,大码头亦是他们入滇的第一关。如今,路桥纵横,高铁飞驰,往昔已成历史,就如这座红色的关门,作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记念着旧时的繁华和荣光。

因优越的商贸地位,剥隘古镇南北客商云集,会馆林立,具有浓郁明清建筑风格的粤东会馆建于何年无可考证,屋后的老榕树把根须扎进墙缝,枝叶间早流过了几百年时光。粤东、粤西、江西会馆和老人庭、观音庙等如今迁至新镇,百米之内,彼此守望。商人皆爱拜关公,粤东会馆关公殿里香火依然。殿旁一棵野杨桃,果实累累,藏在绿叶间,不细心还看不出来。大家欢天喜地摘了好几个,用辣椒、盐巴一拌,酸甜咸辣,自品个中滋味。


文山州文物安全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检查组)的成员们细细查看各文保建筑,和富宁文旅局及剥隘镇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交流探讨当地古建筑的白蚁治理技术。剥隘因气温高、湿度大、山多林密,适宜白蚁生存,古建筑群易受白蚁侵蚀。检查组的专家提出运用药物、物理、生物等措施提供参考。最后,检查组一一指出发现的问题:剥隘大码头阁楼门损坏,粤东会馆电线头裸露,粤西会馆有一灭火器失效,江西会馆山墙民用临时建筑应拆除等。

剥隘镇镇长冷成贵表示,会高度重视检查组指出的问题,并在限期内整改。他说,镇政府历来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这些文保建筑既是研究剥隘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交流的实物资料,又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保护好它们是应尽职责。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