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如何做好雪山精灵,如何结合扶贫旅游做强做大乡村旅游?今天(11月1日)晚上,首届“世界的香格里拉”乡村旅游发展论坛夜谭沙龙在香格里拉举行,来自全国数十位专家齐聚一堂,专门针对云南乡村旅游和迪庆乡村旅游支招,并分享了经典案列。
夜谭沙龙以“乡村旅游、生态发展、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分版块对话沙龙形式就论坛主题分享案列和项目,并分两组座谈。专家带来的案例分享:“普达措国家公园建设与社区扶持”、“美国有机谷的经验与启示”、“‘命运共同体’与藏文化生态伦理观——兼谈香格里拉旅游的独特性”、“香格里拉与雪山精灵:问题与思考”、“社区与生态旅游的关系——台湾经验分享”等智识和经验集萃,将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启示:乡村旅游必须要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达到可持续发展,因为生态环境是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吸引旅游者前来的主要因素之一。乡村居民通过社区营造和乡村旅游经济分享,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变输血为造血,既能有力地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又能有效地保护当地的民俗生态、自然生态良性发展。
普达措国家公园
来自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章忠云在主题发言中分享了“普达措国家公园建设与社区扶持”。章忠云说,普达措国家公园涉及2个乡镇,四个村委会,包括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的红坡村委会,洛吉乡的尼汝、九龙村委会,43个自然村,6662人。其中红坡村委会、洛吉乡尼汝村委会的居民以藏族为主,九龙村委会的居民以彝族为主,洛吉村委会以汉族、纳西族为主。
公园内的重点保护对象有六类,一是水系、湖泊、湿地;二是野生动物、植物;三是文物古迹和特色民居建筑;四是民族民间文化;五是田园牧场;六是地质遗迹。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传统上经济来源主要靠畜牧业,上世纪80年代以来林下产品采集逐渐成为主要来源;1992年碧塔海景区旅游开展后,周边社区又增加了旅游收入。
属都湖——碧塔海景区
据统计,2005年,国家公园设立前,属都湖——碧塔海景区共接待游客31.4万人,旅游门票收入为600万元(收费标准为40元/人);公园设立后,2006年8至12月,接待游客达20.6万人,旅游门票收入达到29 01万元(收费标准为190元/人), 2012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A级景区”称号,成为云南省第六个5A级国家旅游景区。到2015年年底,旅游门票收入达到3亿1仟4百多万元(团队票238元/人,普通票258元/人),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达3000多人。国家公园设立后,所涉及的各社区,他们的生产生活都受到相关规定、条例的约束,某些方面还受到影响。当地政府本着与社区农牧民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反哺农牧业的发展思路。
云南大学教授彭多毅
云南大学教授彭多毅谈到香格里拉旅游的独特性时表示,文化的核心与多样性,多元文化、环境组成一个完整系统,迪庆有这样的优势,所以迪庆发展多样性旅游有待于提升,以此来吸引国内外游客。
据介绍,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旅游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客源对象,以农民为经营主体的旅游活动。它的体现形式主要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而迪庆是一块多民族、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目前,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适应,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缺乏规划、客源市场及旅游产品单一。有专家建议,迪庆发展新生态乡村旅游要区别同质化,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这样才有助于“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