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这三个乡镇入选“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肖玉梅 文)9月14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发布关于“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评选结果的公示,在公示的26个艺术之乡入选名单中,其中,大理州漾濞县鸡街乡的彝族刺绣、祥云县东山乡的彝族葫芦笙舞、永平县龙街镇的安吉苗族歌舞入列。

文件指出,根据《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和管理办法(暂行)》(云文旅发〔2020〕7号)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组织开展“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的通知》(云文旅通〔2020〕22号)要求,2020年4月至8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和评审命名工作。在16个州市推荐申报基础上,经评审专家组评审、评审命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形成了本次“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并予以公示,公示期自即日起7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方式向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实名反映。

漾濞县鸡街乡的彝族刺绣

鸡街乡刺绣,自古以来流传民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民族刺绣业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了一个施展聪明才智的空间,展现当代妇女绚丽风采的平台,打造民族文化品牌越来越成为发展民族经济的有效途径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2014年荣获“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乡)”品牌。

鸡街乡彝族刺绣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工艺独特、构图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刻,设计造型极具民族特色,多以动物、树木、花、鸟为主,抽象几何纹样次之,图案以写实的自然纹样为主,加上一些银饰的点缀,极具彝族风格,绣品不论是彝族服饰、绣花挎包、绣花钱包、刺绣裹背(专用来背小孩)、绣花鞋、绣花鞋垫、绣花手机套或其它绣花饰品,都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鸡街乡刺绣品由于做工精致、色彩鲜艳、美观而吸引了不少顾客,许多到漾濞的客人都喜欢到这里求购刺绣产品,这些产品目前主要以知情人介绍方式订做,或直接运到市场上销售,近两年还在大理三月街上设了一个专门的摊位,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祥云县东山乡的彝族葫芦笙舞

“家里火塘熄不得,升斗谷米堆成山,打歌场上芦笙响,跳到天亮脚不酸”,是祥云县东山彝族人对葫芦笙舞热爱的真实写照,据相关史料记载,东山彝族葫芦笙舞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2005年,祥云县东山彝族葫芦舞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大理州文体局公布为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葫芦笙舞是东山彝族人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是维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不断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文化活动需求的纽带,更是东山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户户有火塘,处处是歌场”,无论是丰收喜庆还是礼俗祭祀,无论是稻场丫口还是田间地头,也无论是村头还是寨尾,东山彝族人都会架起火塘,吹起葫芦笙,男女老幼不约而同的围着火塘唱起山歌、跳起脚。

“芦笙一响,脚板就会跟着痒”,吹葫芦笙和跳葫芦笙舞对于东山彝族人来说,不仅仅只是热闹和欢乐,更是节奏的呐喊、生命的延续、文化的传承。他(她)们尽情狂欢,可以驱走疲乏与劳顿;他们翩翩起舞,是对生活、团结、希望及青年男女情愫的寄托。

东山葫芦笙舞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非遗保护项目,其中曲目丰富、旋律优美,约有近百首。舞蹈动律轻快,以热情、奔放、变换多样为主要特征,有“平跳”“合脚”“跺脚”“甩脚”“追跑”等套路变化。表现形式多以围圆而跳,男女老少肩并着肩、手牵着手。东山彝族葫芦笙舞曾多次参加省民运会、大理三月街民族节等各类大型文艺演出,恢弘的气势、独特的韵味,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印象深刻。

永平县龙街镇的安吉苗族歌舞

龙街镇安吉村享有“大理州苗族歌舞之乡”的美誉,安吉苗族传统歌舞《嘎蒙卡兜》是安吉苗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提炼出的传统苗族文化精华,它集合了歌、舞、芦笙吹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安吉苗族最早是由明朝中叶迁徙而来,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很多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都没有文献记载,主要靠长辈的言传身教、师傅教徒弟等方式来传授传统的民族歌舞。每逢喜庆节日,安吉的苗族群众都载歌载舞来表情达意,以歌舞欢庆的方式来庆祝。

安吉村的苗族会说话就会唱歌——苗调,会走路就会跳舞——打歌,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扎实的群众基础。山歌主要有《望郎歌》《酒歌》《婚恋曲》《新娘歌》《赶马歌》《放羊歌》《追妹歌》《伤心曲》等;舞蹈主要有《大鼓芦笙舞》和《芦笙大鼓舞》两种,其《芦笙大鼓舞》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安吉苗族传统歌舞《嘎蒙卡兜》,舞蹈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急迫,变化起伏,错落有致。舞步以两组交叉、转身为基本动作,其中“邀约”“苍蝇磋脚”“滚松球”“结疙瘩”“解疙瘩”“锦鸡摆尾”“麂子蹬脚”“小鸟喝水”为舞蹈精髓动作。

该舞蹈在安吉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亲和的艺术感染力、较强的美学张力;其舞蹈服饰色彩斑斓、异彩纷呈,由生麻纺织而成,全套服饰重约14斤;音乐取材于苗族原生态音乐元素,质朴清新、节奏明快、美丽动听;舞蹈动作以安吉苗族原生态舞蹈基础动作为本,编排调度流畅、动作奔放,展现了安吉苗族打歌这一古老而神秘文化的魅力,塑造了安吉苗族人民细腻与豪迈交融,对生活充满自信与乐观的民族形象。

嘎蒙卡兜舞于201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该舞蹈2011年参加大理州首届民族民间文艺大赛获金奖、2011年参加云南省第七届歌舞乐展演获银奖、2012年参加云南省首届电视舞蹈大赛获铜奖、2013年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六届群星奖舞蹈门类比赛获“群星奖”。

“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保山市腾冲市固东镇                       皮影戏

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                       热美蹉

临沧市镇康县                                 啊数瑟歌舞

临沧市沧源县                                 佤族木鼓舞

德宏州梁河县                                 葫芦丝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拉祜族摆舞

红河州红河县                                 哈尼族乐作舞

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                       热巴舞

昆明市晋宁区双河彝族乡                秧佬鼓舞

文山州马关县                                 阿峨壮族农民版画

曲靖市陆良县                                 民间书法

楚雄州武定县白路镇                       彝族酒歌

德宏州盈江县                                 傣剧

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                       通海高台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                傣族章哈

昭通市水富市两碗镇                       苗鼓

红河州弥勒市巡检司镇                    彝族阿哲歌舞

昆明市官渡区                                  民间绘画

丽江市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              傈僳族歌舞

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                        永子文化

大理州漾濞县鸡街乡                        彝族刺绣

大理州祥云县东山乡                        彝族葫芦笙舞

怒江州贡山县捧当乡                        怒族歌舞

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安定镇           彝族歌舞

大理州永平县龙街镇                        安吉苗族歌舞

昆明市嵩明县小街镇                        龙狮

祥云、漾濞县、永平县文化和旅游局 文/图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