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艺术小镇助热石宝山歌会节 大理剑川传统工艺点亮旅游经济

石宝山上弦歌飞,传唱千年音不绝。9月14至16日,2020年石宝山歌会节暨剑川木雕文化艺术节如期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除了石宝山传统赛歌等民俗文化活动外,举办开幕式的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惊艳四方来客眼球。

木雕艺术小镇 为歌会增色

石宝山歌会又称朝山会,是白族地区久负盛名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据考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08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剑川、洱源、鹤庆、大理、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纷至沓来,聚集到有着“白族歌城”美誉的剑川石宝山,弹弦对调。“万人对歌,白曲盈谷”的盛况延续千年而不衰。


9月14日,在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民间文艺队表演的《祭木神》拉开了2020年石宝山歌会节暨剑川木雕文化艺术节的序幕。接着,白族霸王鞭、情景歌舞、白曲弹唱、白族舞蹈等节目轮番上演。围绕“白族原乡 美丽剑川”的主题,小镇同时举办一系列非遗产品、传统工艺品、高原农特产品展销和木雕大赛、木雕精品展等商贸活动。


歌会节开唱仪式在石宝山景区举办,还有传统赛歌暨龙头三弦演奏赛、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弟子展演、“山欢水笑,白曲盈谷”白族调弹唱等民俗文化活动。歌会节期间,赵藩陈列室、周钟岳故居、张伯简纪念馆、剑川木雕馆免费开放,让文化艺术走进群众,游客们也能更近距离感受剑川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和魅力。


除了游石宝山,看对歌、表演,祈拜敬香,于9月开放的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成为今年歌会节的一大亮点。据了解,2016年,剑川县依托国家级传统村落、剑川木雕传承与产业中心狮河村,按照美丽乡村和5A级景区标准开始建设木雕艺术小镇,拟将其打造为集木雕创作、生产、展示、交易为一体的木雕全产业链平台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从高大的“千年技艺”木雕牌坊步入小镇,一座具有典雅园林气韵的九孔石桥映入眼帘。据介绍,小镇主要布局为核心形象展示及配套区、木雕展示交易区和白族特色院落区。建筑风貌与周边山水林湖自然融合一体,在标志性建筑风水塔、戏台等处,穿着民族服饰的周边群众和游客们流连拍照,成为一道美丽风景。


在核心商业区,分布着木雕、黑陶、布扎、白族三弦各种非遗工艺馆。一家名叫“松缘彩艺”的木雕店里,顾客连声赞叹:“新鲜、好看”。负责人杨元松介绍,“松缘彩艺”专注于彩绘木雕制作,条屏、瓢屏系列旅游工艺品销往全国景区,果盘等居家实用物件备受游客欢迎。



以木雕建筑风格为主的白族特色院落区,则成为剑川民间工艺大师和传统非遗技艺工匠们的工作室、传习所聚集地。入驻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庆昌主理的剑川昌艺木雕公司、州级非遗传承人施家顺主理的嘉林木雕公司等,歌会节期间吸引大量游客进门参观游览。


传统“新艺” 为文旅添彩

剑川县位于大理州北部,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石宝山、“南天瑰宝”石钟山石窟、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沙溪古镇等都是著名旅游胜地。同时,剑川手工艺荟萃,木雕、石雕、土陶、布扎、刺绣、古建筑等行业民间工匠大师云集。尤以木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剑川县从事木器木雕产业人员多达23000多人,古典木雕家具、古建筑、装饰装璜、旅游小件等工艺产品远销127个国家和地区。但长期以来,也面临产品缺乏现代创意,与生活结合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

2017年以来,剑川县成立了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剑川基地和中央美术学院驻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传统工艺实训、研习、研究及生产性保护和传承工作。探讨剑川木雕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中的机遇和作为,推动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中央美术学院利用专业优势,重点通过“扶智”“扶技”和“扶艺”,提升剑川木雕、石雕、黑陶、布扎、刺绣等工艺品的艺术设计,提高文化附加值。特别是在设计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商品档次上下功夫,助力全域旅游发展。通过创意设计,使剑川手工艺品走出了以木雕家具、石狮等大件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而是以多样化、多元化、轻巧便携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传统工艺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极大地充实了旅游内涵,从而促进产业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据了解,目前,剑川县从事木雕、石雕、布扎刺绣、土陶加工生产销售的群众超过3.24万人。2019年,剑川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88.85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71.22亿元。

文旅头条实习记者 夏仕华 文

苏金泉 张望星  夏仕华 图

责编 陶优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