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实干家齐聚普者黑 研讨云南旅游景区疫后振兴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张玉菊 实习记者 李娇蓉 文图)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旅游行业注定不平静。当一群景区实干家站在文旅市场复苏的风口浪尖,他们看到的不光是艰难的挑战,更有难得的机遇,还有对行业的反思。随着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号角持续吹响,云南旅游景区要做些什么,市场该如何振兴?在9月17日云南省旅游景区协会二届六次理事会暨云南旅游景区疫后振兴发展研讨会现场,5位行业实干家齐聚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与90余名旅游景区从业者从不同角度分享思考和探索成果,共谋景区疫后旅游市场复苏之路。

谢翅:重新定义旅行的意义

研讨会现场,主讲人之一,好好生活创始人、赛博文旅董事长谢翅为众人作了题为《2020好好生活 我们一起再出发》的演讲。疫情让人冷静思考,未来需要好好生活,美好再出发。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谢翅认为,当前的景区过度商业化,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行业受很大影响,行业要发展,产业迭代和创新才能吸引消费者。针对文旅行业疫后如何振兴,他认为,文旅商业运营应秉承大文旅、微度假、新零售的理念,不断创新,从主题定位、氛围营造、业态构建、演艺活动、旅居度假为核心开发文旅度假项目。

现场,谢翅分享了三个案例,为参会者如何打造吸引人的旅游景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从案例中,谢翅指出,要把艺术、时尚和科技融入项目,积极策划丰富的特色活动并落地,充分调动媒体资源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文化体验和零售业态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同时,商业业态的更新、运营方式的迭代、文创产品及文化的创新也尤为重要。疫情给众人上了重要的一课,谢翅希望未来的旅游业发展要注重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复兴、运营导向,不断创新,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郑泽国:文化资源产品化、产业化

此次研讨会还邀请到了城市旅游和景区营销专家郑泽国来到现场,为众人分享了关于《文旅项目如何挖掘地域文化》的思考。在郑泽国看来,目前市场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营销手法逐渐势弱,如果旅游景区项目不能对地域文化深度挖掘,不能完成产品化和品牌化,那旅游景区很难做到吸引人。

因此,郑泽国认为,旅游景区、文旅项目必须从文化体验的情境再现,文化IP的内容铺陈,地域文化的专题研究,文旅项目的业态设计四个方面,将文化产品化、产业化,承载并传播地域文化的同时,为产品赋予文化感,为文化传播提供载体。以具体的实际项目为案例,郑泽国分析道,开发者对项目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度剖析后,找准文化基因,再进行产品的定位和设计,形成了差异化产品,更能赢得市场。

通过郑泽国的分享,参会者在一场文化之旅里,更能安静下来,寻找到项目灵魂深处的文化内涵,用好文化,找到产品特色,找到核心竞争力,助力旅游景区疫后市场振兴。

毕松云:经营过程要注重“三流”

作为此次研讨会的东道主,云南省普者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毕松云作为深耕普者黑20年的老景区人,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接受眼前的苟且,让诗和远方飞一会儿》为题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毕松云指出,在疫情影响之下,景区生存难、创新难、市场难,景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普者黑的景区人却一直在坚守。20年的坚守不易,疫情期间的坚守更加不易,在这个不易的过程中,景区人也进行了深度思考。

随着疫情形势向好,毕松云认为,疫后景区在经营过程中应更注重保持现金流、人才流、信息流,时刻做好准备,才能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能力有秩序地维持景区运营。同时,疫情引发着旅游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也警示旅游行业的商业模式要改革创新,“文山人游文山”、短途周边游等思路均被实践。

面对旅游业疫后振兴以及景区未来的发展,毕松云认为要发展产业、传递价值、振兴经济。发展产业要更加注重民宿、文创等产业;传递价值就是传递建设美丽乡村、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景区人要善于培养游客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感受生活中美的存在,让游客到普者黑景区感受到小确幸;同时景区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振兴经济。

和程红:创意提升 营销激活

丽江是云南旅游的旗帜,丽江是云南旅游产业向前发展的引领者,在此次分享中,丽江玉龙雪山省级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场营销中心主任和程红也从玉龙雪山景区发展和自身工作感想为众人带来了题为《玉龙雪山景区对疫后振兴发展路径的探索》的演讲。

和程红说,山与山不会相聚,但人与人却能走在一起,虽然疫情给景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但疫情的发生让所有人静下来可以思考接下来该如何走,而玉龙雪山也在疫情中尝试了很多市场振兴的探索。

和程红发现,疫情发生后,原本到玉龙雪山的团散比例发生了变化,景区需要去思考;另外,目前的消费更年轻化,超前消费越来越明显;网民逐年剧增,通过手机端引流等促销方式需要跟进。市场发生了变化,玉龙雪山的营销也发生了变化,网红直播体验民宿客栈,让新丽江人说丽江,一些新的模式、新的推广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直播带货、景区与社区的融合,持续活动的开展等令雪山游客回升,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松懈的同时,和程红对未来市场振兴很有信心。

余芳:新型文旅项目需要创新与想象

云南,作为资源的沃土,投资的热土,近年来,兴起了很多大型文旅项目,在会上,云南省旅游景区协会副秘书长、昆明华侨城美丽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芳在会上作了《疫情之下创新型文旅项目的探索与思考》主题的演讲,与参会者共同探讨新型文旅项目的发展之道。

余芳通过对昆明呈贡乌龙古渔村案例的分享指出,疫情之下,不要“等靠要”,要敢于想象,不过在规划上大胆想象的同时,要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同自然资源有机结合,从而再考虑业态布局。在营销上,一方面基于现代媒体工具,另一方面注重自身的挖掘,通过研读历史文献,盘点老物件等方式,了解内蕴,结合项目开展各类艺术创作;在文创方面,结合属地文化和适用性,可大胆创新。

通过对华侨城益华茶旅融合案例的分享,余芳提出,要依托云南旅游资源,打造云南特色产品,在产品创新上要聚焦年轻消费者需求,做到多元化和立体性。在渠道创新上,茶+酒店、茶+地产、茶+古城、茶+景区、茶+乐园、茶+学校的模式大大拓展了营销渠道。在营销创新上全员营销,充分发挥线上平台及电商的力量。在活动创新上要发挥想象,组织多种形式新颖的活动。

余芳认为,做好文旅项目首先要拥有并坚持梦想,并在行动中落实,才能实现梦想。

葛宝荣:景区人要做“四有”新人

在4个多小时的分享里,现场参会人员认真听讲,在研讨会的最后环节,云南省旅游景区协会会长、华侨城云南集团总经理葛宝荣做总结分享。

作为1.0代的老景区人,葛宝荣以《疫情之下的国家情怀和责任担当》作分享,他认为,“此次疫情发生,让世界变得不确定,我们等不来的春天,疫情过不去,靠不住的市场,换不来的同情。所以,我们必须成为景区生存发展的主人,要有主人翁的精神,景区人要有情怀,要有匠人精神,要有投资者的理性。”

面对疫情,云南旅游景区门票持续降价,这就倒逼景区必须找到新的发展模式,虽然在本次研讨中,大咖们也分享了不同旅游景区和文旅项目的成功案例,但葛宝荣指出,每个景区必须寻找到符合自身的方法论,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形成新思想新方法,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而这些需要景区人共同努力,作为旅游景区的负责人,葛宝荣希望,景区领导者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勇担当有作为,尽快行动,实施生存保卫战,开始创新发展攻坚战,走出困境,创造美好明天。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谭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