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临沧】沧源:中国特色竹乡

一方水土养育特色竹乡

沧源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9.2%,特有的地理条件及气候优势十分适宜竹子生长,县域内竹类资源极其丰富,分布的竹种达18属52种,是云南乃至全国竹种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

沧源境内种植的竹子以笋、材两用的云南甜龙竹和苦龙竹为主。甜龙竹和苦龙竹是两个优质竹种:甜龙竹笋鲜甜,当地少数民族常鲜食。苦龙竹笋取回家,可腌制成风味独特的酸笋,还可削片用冷水煮熟后凉拌或小炒。无论甜笋还是苦笋,都是不错的菜肴。苦龙竹为大型笋材两用丛生竹,笋味和竹材均优于普通龙竹,是龙竹家族中非常适合制浆造纸的优良竹种。沧源是巨龙竹原产地和分布中心,被誉为“巨龙竹之乡”,2011年被国际竹藤组织授予“中国特色竹乡”称号。

沧源竹子种植形成规模化始于2007年;2010年,全县累计种植竹子达50多万亩;2014年,该县建成 100万亩高标准竹林基地,年产竹材达1亿根。如今,满山遍野的竹林不仅成为佤山沧源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


竹子专业户

来到沧源县重点扶持的30个竹子产业专业村之一——勐角民族乡勐甘村的勐甘野竹林地,竹子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杨明身披蓑衣、穿着雨鞋一边观察竹子一边介绍说,这里的土地都是当地村民的,以前他们种甘蔗卖给村寨边的糖厂,后来糖厂改制关闭,土地便闲置了下来。现在地上全部种上了竹子,不仅保护生态,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2007年,林业专业出身的杨明正好回乡,他选择了竹子。“当时我考察过其他的作物,但都不理想,只有竹子最适宜生长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在杨明看来,“年年发”的竹子产业十分有发展前景,只要种下去,竹子每年都会发笋,成竹每年都可以砍,尤其是沧源的本地品种——巨龙竹,产量和发笋率都很高,竹干笔直,枝杈少,砍的时候不费工,一根砍下来有100多斤,而且竹根还可以做工艺品,价值非常高。

几年来,杨明的竹子合作社从最开始的200亩竹子基地发展到了1200亩,带领当地10多户农户增收。面对竹子种植的广阔前景,杨明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说,在发展好竹子产业的同时,我们会在竹林周边搞一些林下经济,发展生态鸡养殖、养野猪等,再经营好农家乐,让外来游客到这里不仅能看到美丽的竹林风景,还能吃到最原生态的食物。”


难得一见采竹汁

“小时当菜,大时当筷。”这是民间流传的竹子谜语,而事实上,竹子的利用价值远比谜语所述要多。竹笋可以食用,营养丰富,成竹砍下后可以做原材料,加工成工艺品或制作容器等,还能造纸。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价值开发外,杨明还与生态食品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竹子的另一个经济产品——“竹汁”。我们来到竹子基地时,云南竹福多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的采购员李春景正带领采汁员往竹子内壁钻洞。

“竹子很多地方都可以种,但竹汁却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我们在广西那边也有竹子基地,但是采到的竹汁量远不及沧源。”李春景介绍说,生长在湿润地区的竹子产出的竹汁最多,沧源这个地方常年积雾,四季如春,湿度高,温度比起其他地方低,对竹子来说,水分流失很小,即便是在干旱的季节,竹汁也只是多少的问题,不会出现没有的情况,而在其他地方只有在雨季才能采到竹汁。”

“竹子上钻开的小洞被采汁员细心地插入不锈钢小管,不一会,小管里便缓缓流出清澈的水滴,一滴一滴流入准备好的容器中。李春景看着一旁取盛好的竹汁激动地说,取竹汁也是一门手艺,在取汁过程中,钻洞是最难的一个步骤,钻深穿破了竹管壁,取出来的就是其他的液体,钻浅了又取不到竹汁,所以,要十分小心和细心。

因为生态环境好,没有污染源,在这里采到的竹汁最生态、最健康卫生。李春景每天带着采汁员能收获200多桶竹汁,作为竹汁饮料的原材料。李春景说:“竹汁是天然的,在中医药领域,竹汁有消炎、化痰、润肠的作用,我们汲取了竹子最为精华的部分,将竹子的药性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也让竹子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带动佤山群众脱贫致富。”